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曲防腐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红曲的应用只是停留在生产红曲红色素及其保健食品上,红曲防腐剂的研究尚未有中试生产报道。该项目以大米为原料,经接种、发酵制备红曲防腐米,再将红曲防腐米经食品级有机试剂提取、浓缩得到红曲防腐剂。该产品是一种安全、性能优良的天然防腐剂,经济价值高于红曲红色素。  相似文献   

2.
柏旭 《粮食流通技术》2016,(11):120-121
在进行糙米酵素红曲酒加工时,提前确定红曲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才能获得品质良好的成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通过试验对糙米酵素红曲酒发酵工艺进行了分析。而研究发现,大米和糙米酵素最佳配比为3:1,红曲和酵母添加量分别为10%和1.0%,水为原料的1.5倍,发酵温度为24~28℃,发酵时间为8 d,可以得到优级的红曲酒。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红曲制备洛伐他汀的工艺及应用,介绍了红曲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以及开发洛伐他汀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茶叶霉菌污染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源于多个产地的146个茶样的霉菌数、水分和贮存期进行了检测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33.54%的茶叶霉菌数超过1000CFU/g;茶叶中的水分含量与霉菌数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存贮时间与霉菌数呈显著负相关.茶叶的水分含量和贮存期对控制茶叶中霉菌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谷物中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污染谷物后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谷物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等过程中都受到霉菌的污染,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谷物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本文综述了谷物中霉菌毒素及毒性危害作用,分析了我国谷物中污染较高的几种霉菌毒素,以及霉菌毒素的去毒方法、检测方法和控制方案,旨在为谷物的霉菌毒素防控及食用安全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霉菌毒素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玉米收获季节阴雨连连,导致玉米在收获前后感染了霉菌,产生了霉菌毒素。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死精、不育、死胎等)、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霉菌毒素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玉米收获季节阴雨连连,导致玉米在收获前后感染了霉菌,产生了霉菌毒素。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死精、不育、死胎等)、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凝乳型红曲饮料是以红曲米、乳粉、蔗糖等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曲米浓度为0.08%,添加8.0%蔗糖、1.5%葡萄糖、0.1%海藻酸钠和0.2%蔗糖脂肪酸酯,原料乳固形物控制在10.0%,经42℃发酵5~7小时,再经0℃~5℃、14~18小时的后发酵,可以得到色泽诱人、风味独特的凝乳型红曲饮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酒行业对于红曲霉的探索多侧重于高产菌株、耐高温菌株等特异菌株的筛选以及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发掘红曲霉的功能基因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目前白酒行业对红曲霉的开发情况以及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可在红曲霉功能基因、保健红曲酒、红曲粗酶制剂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索,以此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降低成本,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当前口岸进口大豆中夹带的土壤进行大豆疫霉菌检测所采用的土壤诱集检测法进行改进.[方法]将从进口大豆中收集到的土块进行诱集培养所获得的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注射到不含抗大豆疫霉菌基因的感病大豆幼苗上,观察其发病情况.[结果]注入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的大豆幼苗(苗龄为7~14天)大部分发病倒伏,并可在短时间内分离到纯的大豆疫霉菌.[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缩短检测时间1周以上,且易于掌握和推广,适合口岸进口大豆所夹带土壤中的大豆疫霉菌的检测,是对现有的大豆疫霉病菌土壤诱集检测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