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借贷逐渐成为新兴的金融产业吸引了众多人的眼光。而现实中的网络借贷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借贷行为涉及了众多的法律关系,对网络借贷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的规制需要慎重对待。既不能轻视对网络借贷行为的法律监管也不能过度干预网络借贷行为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刑法规制就必须从刑法的谦抑性角度出发,对网络借贷行为的入罪以及处罚都必须考虑谦抑性的具体内容。只有坚持刑法的谦抑性理论才能更好的维持刑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农村高利贷及其治理的历史审视:1957—196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传统的遗弃罪规定不能有效规制现实中频发的各种遗弃现象,本文在考察我国刑法关于遗弃罪的规则本身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立法例,重新解释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以此加强对遗弃行为的刑法规制,并时遗弃罪的规范形态做出了框架性建构,以期实现我国遗弃罪规定的现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唐德才 《特区经济》2007,(7):225-227
国内法学界对于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研究和关注偏少,《反垄断法》出台在即,本文从分析垄断行为的类型及其危害性着手,并结合《反垄断法(草案)》相关条款的规定,剖析了我国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缺陷,进而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芸 《北方经济》2012,(17):90-92
正一、"民间高利贷"的溯源民间借贷因其自发性、盲目性、逐利性的特点,加之我国金融监管不严、资金需求量大等外界原因,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没有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其自身缺乏规范性,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造成了民间借贷的变质。故"民间高利贷"是由"民间借贷"因未规范化而自然衍生出的失控的民间金融行为。向来被视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温州在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6.
吴雪雪 《魅力中国》2014,(26):300-300
目前各地都出现公司或个人充当地下钱庄从事高利放贷的案件。针对各地高发充当地下钱庄高利贷现象,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愈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从法律视角上定义高利贷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于高利贷的在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经济法方面的规制,以期为高利贷的法律规制作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私人借贷有较大发展,高利贷活动也比过渡时期普遍。导致这一时期农村高利贷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贷需求增加、借贷资源相对减少以及借贷风险和成本的提高等共同促使这一时期借贷利率居高不下。由于当时政府没有把农村高利贷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特定经济现象,而主要是采取了强制的政治手段和群众运动对其进行打击,最后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高利贷行为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在立法入罪和司法入罪分歧上,因高利贷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构成要件,且适用该罪易造成罪行失衡,故不应对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做扩大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司法犯罪化"。司法入罪与立法入罪二者不该是对立关系,第一、从当前出发,对高利贷及其衍生行为还应依据现有罪名及司法解释认定相应刑事责任;第二、条件成熟时,可将高利放贷罪增设于175条之二中,对罪与罚做具体设定,肯定与其他犯罪间数罪并罚关系,单位也可成为该罪主体。  相似文献   

9.
对高利贷的界定有诸多争议,而法律上则将"四倍红线"作为高利贷的界定依据。高利贷的界定应考虑除利息以外的其他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利贷应是高成本借贷,应包含各种交易成本。"四倍红线"的缺陷在于只考虑了利息,而没有考虑其它交易成本特别是其中的隐性成本。我国高利贷的界定应考虑"利"在借贷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并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对高利贷的界定也存在着只考虑利率这一个因素的缺陷,《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出台意味着将在借贷者考虑交易成本问题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醉酒驾驶作为一种过失危险行为,将其规定为犯罪有合理的基础和根据,一是能够发挥刑法预防犯罪的功能;二是与刑法谦抑性的精神相契合;三是并未违反信赖原则和允许的危险理论.因此,应该将其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以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征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8):129-134,167
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盛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由于天灾人祸等的打击和侵蚀,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民普遍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地,为了生存和交纳的需要,被迫走上借贷之途;自耕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农民极易陷入高利贷的罗网;新式金融业的缺失则使农民的借贷大多数只能从属于高利贷的范畴。众多非常态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高利贷的异常猖獗及借贷利率的畸形高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传统的遗弃罪规定不能有效规制现实中频发的各种遗弃现象,本文在考察我国刑法关于遗弃罪的规则本身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立法例,重新解释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以此加强对遗弃行为的刑法规制,并对遗弃罪的规范形态做出了框架性建构,以期实现我国遗弃罪规定的现代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从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高潮,中国政府对农村私人借贷政策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废除封建性高利贷,到提倡借贷自由、利率由借贷双方自定;再到制订利率标准、在不同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最后是批判借贷自由,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铲除产生利贷剥削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实为借款合同,理应和其他合同一样,受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规制,但把民间借贷案件普通化处理,会导致客观事实认定困难,借贷事实真伪不明,这为虚假诉提供了便利土壤.虚假诉讼频发,危害极大,然由于法律规范的模糊性和民间借贷案件中虚假诉讼行为的隐蔽性,如何识别和防范民间借贷虚假诉讼,始终是一道难题.本文从证明标准角度出发,通过对证明标准理论探究,结合民间借贷案件特性,探析民间借贷案件应适用证明标准,以期能够达到规制虚假诉讼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互为补充,犹如一把双韧剑,虽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相关立法不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导致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等危害的产生。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发展我国的民间借贷,本文通过阐述我国民间借贷的特征,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做出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新修订的刑法虽然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单位犯罪制度,但因其规定过于原则化,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认定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依据,确立了主体的行为,并就其对司法的影响及立法的完善进行研究和建议,以维护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7.
张平 《理论观察》2006,(6):95-97
由于垄断协议行为对市场竞争机制具有严重侵害性,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垄断协议普遍被规定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犯罪。我国现行的刑法还没有对垄断协议行为规定为犯罪,在我国《反垄断法(草案)》中,垄断协议行为已被列为需要严格法律规制的行为,包括予以刑法规制。深入研究垄断协议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和各种适用情况,会促进对垄断协议刑事立法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可见,刑罚的轻重应当与行为触犯的罪名和犯罪行为具体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有钱庄、票号等民间融资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间借贷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快速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民间借贷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今年的"吴英"案将社会对民间借贷的讨论推向了高潮。民间借贷冲击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发生信用问题的时候容易与黑恶势力相联系,引发社会问题,与高利贷甚至是洗钱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这些充分暴露出了民间借贷的监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完善的地方。民间借贷市场需要规制,引导其健康发展。本文对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的民间借贷监管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西北农村高利贷盛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灾荒因素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肆虐的灾荒是造成民国时期西北农村高利贷盛行的重要原因。"西北灾荒之惨状,恐为亘古迄今,中外罕闻之奇祸",灾荒肆虐导致高利贷异常猖獗,借贷利率畸形高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