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出纳打不得“天下圆”裴柏平在农村财务管理中有这么一句老俗话:出纳要打"天下圆"。意思是说,当出纳的人统管现金,会计帐上有多少现金,出纳就要有多少,现金少了,要如数弥补足。不管怎样,出纳要把整个单位的现金"包"起来。由于在我们村组,普遍都存在出纳管现金...  相似文献   

2.
日常工作中。部分村社偶尔会出现“现金”科目赤字现象,分析其原因,有真赤字和假赤字两种情况。真赤字是出纳个人确实垫付了集体开支而导致会计账务处理后“现金”科目出现红字;假赤字是指会计“现金”科目出现赤字,而出纳现金日记账仍有余额。这实际上是由已收进未入账和已入账实际末支付两种情况造成的。但无论真赤字还是假赤字,都应当杜绝。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笔者在审计工作中发现,有些村在做账时现金核算不够准确,将一些应记“往来”的转账业务错记“现金”,或将一些应记“往来”的现金收支不纳入账内核算,导致了现金核算的混乱,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总结起来,现金核算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四种,现作一简要分析。1.收入满打满算,导致现金余额虚增。这类错误尤其在收取村提留乡统筹资金时为多。其做法是:在收款前,会计先按农户应交数开好收据交于出纳,出纳收款后按应收总额记入现金收入,而对未收齐的部分则随记一张白条抵库,会计在记账时亦是全额记入现金收入。这样,该村账…  相似文献   

4.
村级换届,不能只重视村级会计人员的移交,而忽视村级现金出纳的移交工作,实际上,村级现金出纳的移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村级财务审计中,由于没有做好现金出纳的移交,而导致乱账的现象很多:有的上下任现金出纳账目不衔接,有的长款、有的短款,有的现金出纳与会计总账的现金余额不符。此类问题查证起来很麻烦,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完成村级现金出纳的移交工作。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大会计、小出纳"观念的影响,出纳成了村干部的"钱袋子",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权力被剥夺,突出表现在出纳员看不到村级收支的原始凭证,仅仅依靠村会计开出的"现金收入单、现金付出单"收付款、登记账,这不但违背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而且使村级货币资金监管失控,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经常出现现金日记账赤字余额、账实不符,另外,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现金存款收付凭证交接单”魏根良1988年以来,河北省辛集市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出纳与会计之间原始凭证交接手续不完备,现金、存款收付单证丢失或调换后责任不清等问题,在全市344个村推广使用了"现金存款收付凭证交接单",收到了良好效果。"现金存...  相似文献   

7.
1988年以来 ,河北省辛集市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出纳员与会计之间原始凭证交接手续不完备 ,现金、存款收付原始单据丢失或调换原始凭证后责任不清等问题 ,在全市344个村推广使用了“现金存款收付凭证交接单”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金存款收付凭证交接单”是出纳员向会计移交现金、存款收付原始凭证的证明。出纳根据现金、存款收付原始凭证 ,办理现金存款收付业务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存款日记账”后 ,应定期(一般5天)将现金、存款收付原始凭证移交会计记账。移交时 ,出纳员要填写一式两联的“现金存款收付凭证交接单” ,连同…  相似文献   

8.
纳备用金制度又称无现金出纳。它不仅适用于财会部门的出纳岗位,对不实行独立核算的二级核算单位尤为适用,受到会计部门尤其出纳人员的欢迎。目前这种方式在理论上探讨很少。笔者根据本单位采用出纳备用金制度的经验和作法,谈谈体会,借以抛砖引玉。一、出纳备用金制度的具体作法和步骤1.根据本单位日常报销现金用量的实际情况,核定出纳备用金额度,以一周内现金报销金额核定为好。由出纳填制借款单,一次性领取,做会计分录,借:其他应收款—出纳备用金—×××,贷:银行存款。2.发生的现金收入全部存入银行,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银行…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我受命于某村审计,该村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不但工整清洁,而且其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都准确无误。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91443.06元的账面现金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决定从出纳检查入手,当要求出纳核对时,他却拿不出现金日记账,并有意逃避;要求盘点现金,他拿出的单据却不够全面。带着诸多疑点,我请示领导批准后采取措施,彻底解剖、清查。一、检查出纳收据的来源和去向该村出纳使用的收据都是向会计领用的上级统一印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和“农民负担提留和统筹收据”,因此使用的票据都…  相似文献   

10.
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是指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终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归档为止,在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级”)内部各有关人员之间传递的全过程。由于记账凭证只在会计部门内部传递,其传递程序相对简单;而原始凭证的传递会涉及到经办人、审批人、会计、出纳等人员,其传递程序相对复杂。本文仅就村级涉及现金、存款收支原始凭证的传递程序谈点浅见,供参考。  据调查,目前村级涉及现金、存款收支原始凭证的传递程序有两种:一种是先通过会计的传递程序;一种是先通过出纳再定期移交给会计的传递程序。两种传递程序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财务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随着农村村财乡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行,很多地方的村会计实际上已不再办理总账业务,大部分只是收收单据,报报发票,行使着现金出纳的职能。现金出纳工作事无巨细,签发支票、审查凭证、申请批准、填单记(日记)账,哪一项都马虎不得,都要求财务人员严谨细致,处理业务时不得出现半点差错。如何做好现金出纳日常工作,笔者认为农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进行村级财务检查中,发现不少村没有建立现金日记账,有的出纳只用一个小本本简单登记个别大笔收支款,没有逐日逐笔登账,很不规范。一些村盘点出纳现金,不是长款,就是短款,账款不相符。由于没有现金日记账,或登记不全,很难界定性质。有个村出纳盘点现金少了数千元,因其未登记日记账,给审计人员界定是短款还是挪用增加了工作难度。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出纳怕麻烦,认为只要收付款时点清现金就没事,日记账记不记无所谓;二是会计认为日记账是出纳的事,结账时填好结算单就行了,这也给个别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上述情…  相似文献   

13.
正逢普及新会计制度之际,万安县实行“村有乡管”的财务制度,笔者多次参与会计办理移交的审计工作,发现几起由于出纳现金赤字及会计科目使用不当而造成难办移接交手续现象。下面举几例,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教训,也许对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会有所帮助。实例一:出纳员现金...  相似文献   

14.
在出纳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现金收付、票据领报之类的经济往来,由于业务繁杂,时常因经济责任不清而发生纠纷。要想做好出纳工作,准确理解出纳业务中的一些要求和熟练掌握各种单据的标准,“出”、“纳”手续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库存现金管理,湖北省钟祥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从1997年开始,对全市507个村的村级财务实行双人盘点现金出纳库存,并填制出纳盘存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增设出纳盘存表,要求各村每月结帐后,在对库存现金余额核对准确的基础上,会计会同出纳共同盘点库存...  相似文献   

16.
<正>在开展村级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乡镇"三资"代理会计与村出纳在进行原始凭证移交时,有的会计出纳没有填制原始凭证交接单(以下简称交接单),有的虽填制了交接单但是内容不完善、不规范,还有的虽填制了交接单,但是对交接单的作用还不清楚,出纳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会计现金余额不一致。为此,搞清楚会计出纳原始凭证交接单的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查办的几起农村支书经济案件中,发现有的村支书身兼会计、出纳之职,一人收取现金、保管现金、支付现金;有的村支书自己收钱,自己签字,自己支出,完后把条子交给会计、出纳入帐,会计、出纳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作用。这些村支书手里拥有的公款现金,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这些钱有的以个人名义存放银行随意使用,私吞利息;有的以高利贷放给村民,坐收渔利;有的被自己和亲属挪用于个人企业和做生意;有的长期沉淀,去向不明,无人过问,化公为私。对有些十分  相似文献   

18.
那是四年前,我由村出纳一职晋升为主管会计。从此,不用整天在现金收付结算中忙碌了。心想:这下总该轻松了!前任会计不就是每月末从我手中接过一张张现金收付票据记记账而已吗!  相似文献   

19.
农村会计代理制的实施达到了农村财务收支透明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合格化的目的。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由于村取消了会计,只设村出纳一职,其内部监督由原来的三人变为二人,内部监督机制相对削弱,特别是现金管理出现“三多”的现象,即现金库存多、现金出借多、存折多。因此,如何加强现金管理是会计代理中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从我们近一年的会计代理制实施情况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首先是加强内部监督机制:一是规定现金库存限额,多余现金必须存入信用社;二是取消存折户,全面实行支票户管理,这样信用社成为实际第三者监管;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村民来信来访反映较多的就是村主要干部有经济问题。从我们对15个村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凡是村主要干部有经济问题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直接经手村集体现金的收支。这些村主要干部包揽了村会计、出纳之职,自己收钱、管钱、花钱,既是经手人,又是审批签字人。会计、出纳形同虚设,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成了记账员,失去了应有的监督职能。  村主要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不仅破坏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上的混乱,而且容易出现许多漏洞,使集体经济遭受损失。  一、少报漏报集体收入。村主要干部自己经手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