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形势下,地方公益性队伍业务转型是必然趋势,但各省地调院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分类改革不彻底、业务能力单一、信息技术落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文章重点针对地方公益性队伍业务转型提出八个方面建议:(1)地质找矿向清洁能源、关键矿产转变;(2)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省级政府重要工作融合;(3)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4)推进城市地质工作;(5)服务土地利用规划;(6)发展民生地质,实施防灾减灾;(7)向数据信息化、服务多元化转变;(8)积极开展境外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提出打造"一流绿色资源环境服务商"的战略目标,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需要。围绕这个定位,必须瞄准地质勘查及技术服务等新的需求,加快地勘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新需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的需求;瞄准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瞄准清洁低碳能源的勘查开发及其建设需求;瞄准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瞄准防灾减灾需求;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议:(1)唤醒抢抓机遇意识;(2)优化整合队伍结构;(3)加大研发创新力度;(4)提升队伍转型能力;(5)突出企业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了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地勘单位的现状与时代使命,提出地勘单位必须由单一的地勘服务向"大地质"综合服务、由传统的勘查技术向对环境扰动更少效率更高的智能地质转型升级;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矿局为例,列举了其积极投身三大攻坚战、强化地质工作服务功能、推进地矿科技创新等转型升级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重视清洁能源勘查、服务生态文明和民生领域建设等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结合单位实际,阐述了既要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又要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等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将为银行业利用金融杠杆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造就广阔的发展空间随"多彩贵州"、"中国宜居城市——爽爽的贵阳"等城市名片的集聚效应,贵州生态大省的美誉蜚声海内外。贵州银行业如何配合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GDP,实现信贷资金的绿色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绿色信贷占比逐年提高。近年来,贵州银行业在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和控制"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信贷投放上做了大量工作,对"两高一剩"项目信贷投放渐离态势明显。对绿色金融的标准认知尚不统一。自绿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勘业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遭遇严峻困境、勘查资金投入下降、资质取消以及地质工作退出自然保护区等新形势和新问题;地勘业未来应树立"大地质"理念,增强生态环保和绿色勘查意识,向"三深一土"战略高地迈进。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发展建议:(1)调结构——巩固和拓展地质勘查服务领域;(2)强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3)讲诚信——树立品牌意识;(4)"走出去"——积极参与境外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质勘查行业也进入了调整下行期,传统的地质找矿已成为"过剩产能"。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实现地质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地勘单位升级转型,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四化"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扶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地质工作服务形成的巨大需求,不断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地勘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主动融入,抢抓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开创新常态下地勘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城市地质工作与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地勘单位按照市场规则,积极参与城市地质工作",第一次将城市地质工作与传统地勘单位业务转型升级联系起来,为地勘单位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面对地下管廊建设经济热潮,地勘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决策层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2)找准自身定位,制定发展规划;(3)进行技术更新升级;(4)做好PPP模式在地下管廊项目中的应用研究;(5)利用体制机制转变契机,引进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8.
地勘行业处在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中,推进转型升级是地勘行业新形势下做出的必然选择。新形势要求地勘行业转型坚持市场化导向,顺应生态文明新潮流,符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管理新规定,切实做好公益服务。推进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1)做好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制度框架;(2)建立激励地勘行业转型的体制机制;(3)制定规划,瞄准新的增长点;(4)增强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内在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勘经济持续下滑,地勘单位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安徽省地勘单位存在的事业职能定位不清、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思想观念未有转变、事企分离不完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安徽省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建议:(1)主动适应地勘行业新形势,创新项目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2)加快推进事企分离,以资产为纽带,变隶属关系为投资关系,使地勘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3)不断拓展公益地质服务职能,争取政府经常性财政支出;(4)做好城市地质工作,积极主动服务政府;(5)走"绿色勘查"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分析新常态下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动因,探讨提出地勘行业在新能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地质等产业及管理上的改革方向,进而在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发展对象、拓宽服务领域、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学旅游资源大普查,以地质科技创新为引领,覆盖全省疆域,摸清旅游家底,全力支撑服务贵州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打造"山地公园省"、实现"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贵州通过地学旅游大普查,探索出一条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新路子,是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一个范例。为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开发,建议:建立地学旅游资源调查理论和技术标准;将地学旅游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加快地学旅游调查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作是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系列国策的基础性、支柱性行业。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困境有:资源保障不足,浅表资源缺乏、矿产勘查亟需新的方向;环境问题凸显、产业结构升级,亟需转向环境主导型。未来地质工作发展方向:(1)面向地球深部探测;(2)面向海洋地质调查;(3)面向战略性新型矿产调查;(4)面向城市地质调查;(5)面向综合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重点在提质增效,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单位资源的GDP产出率。新形势下矿业的战略定位包括:通过协调利益分配提升资源开发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效益,推进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平衡两种资源。对策建议:(1)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实现质量变革;(2)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效率变革;(3)倡导创新型发展实现动力变革;(4)培育新型企业实现主体变革;(5)推动"藏矿于技"实现储备机制变革;(6)开展全产业链评估实现评估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非再生资源短缺与耗竭状况凸显,环境污染非常严峻。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生态共生是基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必由之路。资源型企业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规划生态战略,树立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的理念,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加强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工业向以生态为导向科技创新型工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促进资源型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地勘单位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优势,抢抓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选准方向,找准定位。文章从地勘单位属性着笔,通过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地勘单位的新需求,提出地勘单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基础、绿色勘查、土壤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以及地质文化和旅游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贯彻贵州"十三五"时期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贵州省粮食局抓住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设立的机遇,不断探索贵州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切实推进贵州"粮库智能化升级"项目。在这个大背景下,贵州省粮食局出台了《关于贯彻大数据战略行  相似文献   

17.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省各族人民的殷切嘱托,是贵州必须用心做好的一篇大文章。7月30日,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新时代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科学测度生态文明对管理者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中国三大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6年数据,运用"阈值—绿值"二步方法,在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的基础上,通过指标及其权重依次测算了生态文明基本指数、特征指数、共生度指数、阈值、绿值,依次通过阈值、绿值判定中国三大林区是否"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入门)以及"入门"后生态文明水平,据此揭示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发展阶段与建设水平演化规律,然后通过生态文明"指数"回溯"指标"分析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其根源。研究表明:(1)生态文明建设要兼顾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而不能偏废其一;(2)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尚未"入门",而南方集体林区虽已"入门",但"入门"后处于深绿文明初级水平而生态文明建设潜力巨大;(2)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生态优势,林区要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涵义、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建设应主要包含建设的目标、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4个方面,而这4个方面与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践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森林公园生态系统适宜化、森林旅游产业生态化、森林旅游消费生态化、森林公园公共服务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构建路径,生态物质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认知文明和生态心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建设内容,政府、企业和民众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三大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绥阳县坚持"把小品种变成大产业、把土特产变成大品牌"思路,充分发挥生态、土地等优势,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投入等短板,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柱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农业服务、产品培育、宣传营销,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发展"六大行动",积极探索让绿色农产品走出贵州、风行天下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