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灵川县海洋乡思安头村,依靠科技开发白果和反季节西红柿,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全村600多株白果树,产量4万公斤、产值230万元;连片开发200亩反季节西红柿,亩产4500公斤,总产量90万公斤,产值160万元。仅这两项总产值达390万元。全村115户595人,户均收入  相似文献   

2.
上东村位于山西省吉县城北的包山脚下,全村140户,896人,现有果树100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700亩,去年该村果品总收入145万元,户均达1万元,成为全县果品效益较好的村之一。上东村的水果产业之所以能获得这样好的效益,与该村果树协会全方位服务是分不开的。从1982年开始,上东村立足资源优势,大上林果,到1994年,果树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由于家家有果园,户户都种果,苹果树进入盛果期后,出现了有的户每年收入数万元,而有的户收入仅几百元甚至赔钱的现象,许多农户因不懂得管理技术,粗放经营,使“摇…  相似文献   

3.
德清县武康镇郭肇村全村795户农家,发展早园竹5800亩,早园笋成了该村的一大经济特色。今年早园笋产量5710吨,总产值2870万元,人均早园笋收入超万元,户均3.6万元。和郭肇村一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早园笋产值8.01万吨,比去年增长6名,为农民增收3.4亿元,比去年增长31.8名。早园笋成了德清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相似文献   

4.
蚕茧里酝酿出的小康村项云田地处偏僻大山沟的辽宁省凤城市石城镇东高村,全村只有69户人家,去年放养柞蚕户数却达到57户,蚕业收入24万元,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加收入4300元,在放蚕户中最低的一户收入2600元,最高的超过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柞蚕生产专业...  相似文献   

5.
1990年,杨仙呈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根据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发展大棚蔬菜的规划。至去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30亩,全村年产大棚蔬菜7000吨。在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他还注重种植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施“菜、菜、稻、菜”的新熟制,实现了亩均“粮超千斤,钱超万元”的设想,去年全村户均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7700元,成为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  相似文献   

6.
近日,长兴县出台名茶改良换种以奖代补政策,新种10亩以上进片良种茶叶,政府每亩补助300元,老茶园改植换种连片5亩以上.政府每亩补助500元.茶场改造优化通过验收合格后政府补助1万~5万元,大力鼓励茶农推广种植无性系茶树良种如此大的名茶改良换种推广力度在该县的茶叶发展史上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7.
紫陵村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全村1200户,5600口人。该村村北山脚下的万亩经济林园区拥有各种果树6000多亩,2005年该村果品收入达1500万元,承包果园的农户户均收入近4.5万元。最高达8万元,成为全市果品效益最好的村,紫陵村的水果产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益,与该村仙鸿果业合作社的全方位服务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日前,嵊州“茶王”陈国仁在法国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传统绝品——中国龙井茶的现场炒制表演,这消息像长上翅膀一样,很快就传遍了嵊州茶区的各村各户,茶农们啧啧称赞:“陈国仁炒制名茶真棒!为我们家乡挣了荣誉!”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04,(5):40-40
近年来,河北省平泉县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为工作重点,截至3月中旬,仅食用菌生产就覆盖全县20个乡镇,总量达到4500万盘(袋);设施菜产业,以榆树林子、台头山为重点的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累计达到2万亩,建棚户均增收1.5万元。  相似文献   

10.
龙江农场是海南垦区的产胶大户,橡胶面积达8.11万亩。近年来,我场正视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实际,在确保橡胶开割面积6万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香蕉产业,使香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7000亩扩大到当前的1.5万亩,2004-2007连续3年年均纯收入突破3000万元,职工劳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其中户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72户,户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218户,户均3万元以上的有334户。  相似文献   

11.
开拓蔬菜市场 致富一方百姓   1990年,杨仙呈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根据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发展大棚蔬菜的规划。至去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1130亩,全村年产大棚蔬菜 7000吨。在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他还注重种植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施“菜、菜、稻、菜”的新熟制,实现了亩均“粮超千斤,钱超万元”的设想,去年全村户均收入 3万元,人均收入 7700元,成为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   为了开拓蔬菜市场,杨仙呈自费到深圳、宁波、杭州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察看行情,与村民联合组成农产品运销队经营蔬菜,做到上午…  相似文献   

12.
素有“油米之乡”的富源县黄泥河镇,昔日大多数农民仅靠种植水稻、油菜发展经济,如今许多山区农民在荒坡上种植天麻已发家致富,把一个小产业变成了大财源。去年,黄泥河镇种植天麻就实现了总产值.600万元,户均2万元以上的104户,户均10万元以上的就有3户,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过去较为贫困的阿汪村民委员会靠种植天麻,去年人均纯收入一跃达到了1586元。  相似文献   

13.
仙河乡沈家河村地处仙河中游老鹰山下,主要耕地海拔650——950米。全村现有278户,1138人,耕地1251亩,退耕还林地470亩,水田102亩。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人1600元,上缴税费56700元,户均204元,人均49.82元。该村1993年开始种植烤烟,1998年  相似文献   

14.
铜山县伊庄乡官庄村青年农民王淑风(如图),去年从安徽省农科院西瓜研究所引进葫芦苗上嫁西瓜技术,取得成功,探索出山区高亢地增收的新途径。在她示范带动下,今年全村运用这项技术在高亢山坡地种植西瓜1000多亩,亩均单产4500公斤,是常规种植产量的3~3倍。仅此一项,全村户均增收1200元。  相似文献   

15.
“茶是产业,是文化。福建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 这些年,福建省茶产业强劲发展。据日前召开的福建省茶叶工作会议披露,去年福建茶园面积达到240万亩,产值42.7亿元,增长6.7亿元,出口创汇4850万美元。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茶园面积、产值和出口创汇量稳居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16.
富宁县田蓬镇上农村委会弄流村小组地处广西那坡县结合部,全村48户242人均为壮族,耕地面积210亩。2005年人均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户均养殖商品猪10头以上,生猪存栏644头,出栏210头,实现产值20多万元。户均有林21亩,家家建起了沼气池,成为全县闻名的“生态示范村”。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湖南省东安县水岭乡三合村近几年来瞄准市场大力发展百合生产,去年全村人均百合收入 1064元。过去,该村有在旱土上零星种植百合的习惯,由于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 1999年开始,该村改用稻田种植百合为主。为解决扩种百合所需资金,他们从广东引来投资者,实行合股经营,同时积极争取信贷部门的扶持,筹集资金 100余万元,种植百合 162亩,平均亩产 1250公斤,每亩获纯利 4750元,全村百合收入达到 76 96万元。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百合种植面积,共种植商品百合 236亩,培育优质种球 51亩。其中面积在 5亩以上的种植户有 13户…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10月开始上网销售,首月全村百香果就销了500公斤,不到5个月累计销售5000多公斤,销路遍及全国。"广西区级贫困村——广西横县石塘镇瑶埠村村支书农炳民一边在电脑前发货一边告诉记者,去年第四季度,仅百香果一项就让全村户均增收近300元,贫困户由98户减至61户。这是去年横县成为广西全区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千县万村"项目试点县后带来的乡村蝶变。而此前,每到收获时节,这个村的村民就因百香果卖不出价、销售不畅而发愁,本为扶贫而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如高安市皮家村,家家户户开展鸡苗鸭苗的孵化工作。一个只有80户人家的小自然村,变成了全省最大的鸡鸭苗批发市场,户均年收入达到8.2万元,变成了一个富村。南昌县冈上镇东坛村,虽然每户养鸭只有千余只,但全村的饲养量达到近百万羽,产蛋9600余吨,户均养鸭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一 )座落在“巴拉河”上游、海拔800米的雷山县丹江镇大固鲁村 ,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 ,村民们艰苦创业 ,变苦熬为苦干 ,奋力挖穷根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使该村发生了十大变化 :一是粮食达到了自给有余 ,人均口粮由1980年的269公斤上升到1998年的342公斤 ;二是经济收入成倍增长 ,人均由1980年的386元上升到1998年2916元 ;三是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家家种有摇钱树 ,1998年全村仅水果一项收入现金29 88万元 ,户均1615元 ;四是畜牧业大发展 ,1998年户均猪牛饲养量4 5头 ,全村畜牧业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