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必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此,以黑龙江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为例,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强财产保障力度、建立财产保障体系以及拓宽融资渠道等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型期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平等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宁光杰  雒蕾  齐伟 《经济研究》2016,(4):116-128,187
近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严重,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利用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清华大学消费金融调研2008年的微观数据,以及2005、2008、2010年的省份数据,考察内部构成和家庭特征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租金收入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成为推动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利息和保险收益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产性收入差距。城乡和地区差异、教育培训水平和风险偏好程度等都是影响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举措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通过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事业、引导低收入群体适度参与资本市场,完善保障房制度,严格控制财产性收入的过快增长和结构失衡,使其成为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陈刚 《当代财经》2015,(3):44-55
金融多样性不仅决定了金融部门的效率,而且还界定了金融规模扩张的受益边际,因此,它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具有重要影响。使用2005-2011年中国省际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著地促进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并降低了财产性收入在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分配的不平等。同时,金融多样性也是金融规模扩张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分配的门槛条件,只有当金融多样性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规模的扩张才可能显著地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及平等分配。研究表明,金融结构的优化可能远比金融规模的扩张更为重要。因此,增加中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促进财产性收入的平等分配,可能需要进一步消除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歧视性准入壁垒,特别是针对非国有金融和民间金融的歧视性准入壁垒,以此构建一个机构种类多样的金融体系,并培育各类金融机构享有公平竞争机会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4.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中央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注愈加强烈。数据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且收入渠道较为集中,城乡二元特征显著,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区域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也长期存在。为进一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要努力扩大居民财产规模,又要优化投资理财环境,还要提升居民理财水平,同时努力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增加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对财产性收入的考察日益受到重视。核心的问题是,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的增加会扩大还是缩小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财产性收入的本质是社会劳动剩余,其分配的主要依据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因此,居民之间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异必然导致其所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同,而财产性收入又具有较强的马太效应,所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不能有效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反而会使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后,财产性收入开始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针对四川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着重对造成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望以此对如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考角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收入的一部分,现阶段表现为低比重。高增长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大众居民创造条件的实质就是提供一定的机会。机会不足,是大众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制约因素。因此,政府的作为就是为大众居民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阈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广大的低收入群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重在改善民生之举。因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原因,当前我国农民财产存量"源"缺失,财产性收入"流量"路径单一而狭窄。如何使农民拥有财产及财产性收入?政策的设计应着力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积累和农民素质,增加农民财产性生产要素拥有量,并扫除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9.
雷汉云 《经济经纬》2015,(2):149-154
笔者基于我国贫困地区10个县1682个样本使用金融服务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完全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就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完全金融排斥有重要的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区域、年龄、房产权和家庭规模。研究结果还表明性别、婚姻、健康、民族、社会阶层对完全金融排斥的影响不明显。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居民金融排斥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金融服务的结构、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居民家庭财产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城乡差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收入、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是一种互动关系,如何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虽然农民要获得财产性收入会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本文认为,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改革税制等办法,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其对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消费投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收入流动性都有显著的影响.在中国,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必要对国内外财产性收入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文献的梳理,以汲取其合理内核,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充分说明国家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财富的决心。如何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话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从政府主管部门、金融行业机构和投资者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制约更多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原因,提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迫切需要拓宽收入来源,特别是在其他结构性收入增长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快速提高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金融落后、收入来源渠道狭窄、政策不合理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等是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应尽快把农民手中的财产盘活,及时转变为资本进入市场,遵循市场规律,让农民能够以钱生财、以地生财、以房生财、以股生财、以识生财、以财生财等,实现农民致富增收。  相似文献   

14.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趋向多元化,但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应该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财产性收入的概念及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广大职工在通过劳动获得收益的同时,通过财产获得另外一份收益,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公平公正的意义。对美国等西方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发展与主要理论和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发展与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员工"财产性收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趋向多元化,但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应该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促进黑龙江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几年黑龙江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黑龙江省居民财产性收入虽增长迅速,但在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财产性收入比重低、居民间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如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增加劳动报酬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既增加迅速,又差距明显。财产分布的差异必然衍生出财产性收入的差距,然而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失灵和缺陷造成了收入逆向再分配,放大了财产的马太效应。因此,必须完善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从而实现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收入财产化”为切入点,阐述了收入财产化的途径,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政策对居民“收入财产化”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收入的财产化的税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居民财产分布差距扩大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财产的总规模和人均规模快速增加,财产分布差距扩大而且复杂化。当前,决策者需要高度重视财产分布呈现出的重心低、城乡财产差距扩大、房产(不动产)差距突出等财产分布差距问题,深入认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并制定适宜的因应措施和前瞻对策,促使我国居民财产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成为一种符合先富—共富框架而遏制两极分化的基本健康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