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收缴”是海关行政处罚中适用的重要的执法手段,《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62条是关于“收缴”的专门规定;《条例》第61条第2款、第63条及《海关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第66条第1款第4项都出现了“收缴”一词。但海关理论界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使海关法律、法规中“收缴”一词的使用语境、词义都有较大区别,对其法律性质、适用范围也一直未明确,导致执法实践中的不统一。本文在界定“海关收缴”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海关收缴”的范围,以助于《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中关于“收缴”的规定能够得到正确的适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海关法》第六十二条、《关税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了海关税收的追补税时效制度,对其法律性质的研究应结合对税法时效的基本分类、法律性质等税法一般性问题的研究进行。海关追补税时效应从法理上区分为核定时效和征收时效,其法律性质均为消灭时效。不仅如此,还应根据海关执法的特殊性对追补税时效涉及的“放行”概念按照“广义放行说”进行理解,并通过立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或采取修法的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一司法案例”收集的140件走私刑事案件判决①为研究范本,对走私犯罪司法认定中涉及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的关系、海关行政行为不当对走私罪认定的影响、从旧兼从轻原则中旧法如何理解、单位走私的判断标准、没有实际成交价格如何计算偷逃税额、鉴定机构的合法性、通关走私既遂未遂的区分、刑法第156条的理解适用、走私普通货物罪的罪数认定等九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关行政处罚实施存在的否定性评价,相当部分涉及设定本身的科学性问题。当前海关行政处罚设定在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规范性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其有效地施行,亟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确立行政处罚设定原则、加强海关理论研究、加强行政解释、提高立法技术等途径,切实提高海关行政处罚设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行政法治化的日益深入,依法对现有行政行为进行规制成为贯彻依法行政精神的必然要求,而对行政行为进行类型化分析和科学界定其性质又是规制行政行为的前提。根据海关总署对收缴性质的行政解释,结合海关执法实践,将海关执法中的收缴行为界定为一种具有行政强制性质的具体行政行为,并在对海关执法中适用收缴的情形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将海关执法中的收缴行为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划分为具有行政处罚属性的强制收缴和不具有行政处罚属性的强制收缴。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按照行政强制行为规制海关执法中的收缴,并对于带有行政处罚属性的强制收缴附之以行政处罚的规制手段,以更有效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海关行政处罚是海关作为行政主体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以达到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目的行为。但设定处罚时,因种种原因在部分情形下出现处罚幅度过于宽泛、设定条文不够细化、自由裁量权过大、过罚失当等情况。因此,需要遵循行政法基本原则,准确设定处罚标准,并对海关行政处罚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同时,在现有框架下建立海关行政处罚执法裁量基准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税单无纸化对实现涉税进出口货物的无纸化通关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海关无纸化通关作业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海关税款缴纳以税单为载体,分为电子支付和柜台支付方式,纸质税单需在海关、企业、银行、国库及国税部门之间进行流转,环节多,流程长。本文结合海关税收征管实际工作,对实现海关税单的无纸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现行电子支付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电子口岸为数据交换平台,电子支付税款、关库联网核销、国税联网核查、集中打印税单”的无纸化模式,旨在推动海关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行政处罚裁决时效是指行政机关自立案起在法定期间内有权作出处理决定,期间届满后仍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丧失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行政处罚一般立法和海关特别立法尚缺乏这一制度。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起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立法目的,本文试剖析裁决时效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中外有关立法例,对构建海关行政处罚裁决时效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媒体对行政处罚执法的采访涉及到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而行政处罚信息是否公开以及公开的内容目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有不同理解.如果我们考察现行有效的法律,就会发现,“隐私”一词在我国公法领域不包含个人身份基本信息,不属于不予公开的范畴,但是,由于个人身份的基本信息的特殊性,如果公开又会造成二次处罚,因此,应该区分情况进行公开.媒体因而也受制于这一规则.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中处理好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关工作人员在正确区分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进行处理时要遵循“先刑后行”的原则,对于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应根据刑事诉讼的最终结果进一步确定对行为人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1.
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的核心税种,尽管税收征管不断加强,但是增值税逃税现象仍然较严重。为了抑制增值税不遵从行为,有必要对影响增值税逃税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治理增值税不遵从行为提供思路。本文通过构建增值税逃税模型对增值税逃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稽查水平、稽查率、处罚率、销售收入等对增值税逃税有一定影响。我国应该强化稽查水平和处罚机制,提高对逃税的威慑力。同时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深化增值税税源监控,有效降低增值税逃税行为。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不仅地下经济规模较为庞大,而且由此所导致的税收流失情况也十分严重。文章在对地下经济与税收流失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收支差异法对陕西省地下经济规模及由此导致的税收流失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的测算,并研究了地下经济税收流失对陕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为治理陕西省的地下经济税收流失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增值税逃税问题,应用逃税理论的Allingham Sandmo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买方、卖方和政府的三方面利害关系;认为作为纳税人、商品或劳务的买方只有在与卖方合谋的条件下才能逃税,且逃税的多少取决于政府的检查概率、逃税惩罚以及纳税人的心理因素等。结合我国增值税逃税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增值税逃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省宁乡县国税收入税源结构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发现该县国税收入长期依赖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未能充分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形成支柱产业。房地产业“泡沫”严重,对宁乡县国税收入增长的支持不可持续。私营企业对国税收入的贡献大幅增长。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的政策成效显著。从其税种结构分布来看,流转税所占比重正逐年下降,而所得税比重却不断上升。宁乡县应因地制宜、不断扩大税源,并加快第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宁乡县国税税源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中都存在着税收流失.现金比率法和潜在收入能力测算法是测算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中税收流失规模最常用的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估测我国2000-2004年间税收流失的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税收流失在经历了一个下降阶段后,从2002年起又出现了回升趋势.当前我国税收流失主要存在于公开经济当中,而公开经济中又以增值税的绝对规模流失最为严重.大规模的税收流失一方面要求加强税收征管,另一方面要求进行简化税制,降低税率的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海关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战略应该弥补以往海关发展战略的不足,以战略理论、贸易政策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正确处理好海关与进出口商、海关与地方政府以及海关与国际海关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海关的税收(财政汲取)能力、渗透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强制能力和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税收竞争分为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后者是地方政府滥用税收优惠或变相利用财政奖励手段吸引其他地区创造的税收转移,获得了本不属于本地所创造的税收。不正当税收竞争不仅使创造税源的地区税收流失,破坏全国统一的税收秩序,危害区域间税收公平,而且也为企业偷漏税行为埋下了制度温床。通过探讨地区间不正当税收竞争表现形式、危害及其纠正措施,认为完善地区间的税收分配机制要健全企业总部与基地间税收分享机制,严格清理规范全国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转移监控,修订税收征管法和明确国内税收管辖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有所降低,由于国际统计口径的不同使得我们无法直接就此进行国际比较。通过调整数据口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并进行国际比较。我国目前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主体,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债务收入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规模较小,短期内对我国造成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在向税收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加强税收管理以减少税收流失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税收应征额与实征额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税收流失严重.这种税制表面现象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异不仅使得税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大打折扣,长期内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纳税人逃税,也可能来自于税制设计不合理、税务管理能力弱,还可能来自于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因此,要使税收流失情况得到好转.不仅要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还要改进税收管理,以及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宏观税收负是高是低?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学者们所使用的衡量口径各不相同。从税收负担指标的可比性和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的匹配性角度,考察不同衡量口径下的中国宏观税收负担,认为用“财政性税收占可征税收入的比率”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宏观税收负担比较合理,同时判断税收负担合理性还应该考虑单位税收的公共服务支出水平。总体看,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较高,但应该客观看待中国宏观税收负担在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居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