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中,活动主体是所谓的“经济人”。“经济人”包括社会生活中有健全理智的所有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都要经常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我们常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当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的利益与道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领域中,理性的“经济人”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理想假设: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总体系效益。这一假设成为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然而,一旦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冲突。其中“经济人”的道德困境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能够或是否应该将人类经济行为与其道德行为完全分离开来?“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完全对立?市场经济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这些困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是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还是利人…  相似文献   

3.
秦玉良 《商业研究》2005,(16):146-147
经济伦理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经营理念。以“诚信”为突破口,伦理道德已引起包括经济界在内的全社会的重视。如何在理论上弄清楚经济伦理所特有的本质内涵,就必须理顺与其相关联的几个问题。从市场经济与市场失灵、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伦理与经济理性探讨了经济伦理规范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着重强调了其内涵的根本点在于限制经济主体的自私和贪婪,在无害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界限范围内谋求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韩莉 《商业科技》2008,(17):302-303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出发点,该假设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一自利,正由于人们对自利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才会产生发展;中动和进步要求,因此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则应该是一个社会制度设计的前提。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从自利的动机出发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既利己又利他人、损人利己、从自利出发但因手段恶劣造成既不利己又损他人、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既能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能抑制和禁止“经济人”过度自利所出现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实现利己利人的“双赢”结局。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基于利己人性的自利经济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道德经济人范式,对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小金 《价格月刊》2005,(10):46-47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早在18世纪就已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主义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人又不能独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总要求助于人:在这种活动中,社会利益是追求个人利益的结果,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整个社会的利益最终也就在这种追求中客观地获得了增进。主观上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打算的,而客观上他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和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去实现,即人是有理性的,在经济生活中人总能恰当地把利已主义和理智行为结合起来,从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走向一致。追求个人利益本身无可非议.问题是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支付了多少成本。  相似文献   

7.
谭春华 《商场现代化》2006,(11):170-171
旅游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作为“经济人”而围绕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经常引发一些伦理道德问题。所以认真的研究这些现象,发展有力的对策,加强旅游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对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与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逻辑、规律,这种研究主要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即每个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假设前提只是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而不适用于非市场问题,特别是政治、社会领域的决策问题。但在奥尔森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他们都有使自己行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都符合"经济人"的行为假定。这种观点也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适用于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的理性行为,同样适用于公共选择领域。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这一名词归纳了经济人假设,其特点:大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总想少干点工作;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愿意被别人指挥;  相似文献   

10.
于海量 《商业研究》2007,(2):99-102
节约是人类传统的伦理品质,在人口激增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宏扬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伦理与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伦理导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建立现代经济伦理观,实现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是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现状的客观需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生存智慧在当代的表现。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确立合理的伦理规范、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社会要求政府必须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目标。但事实上,由于代议民主制下的选举制度、利益集团的干预、委托一代理关系、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的行为偏离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利益制衡与企业诚信缺失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制度原因和社会原因。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诚信缺失的根源,进而提出治理诚信缺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康社会     
魏方 《中国海关》2011,(11):77-77
概念解读 “大康社会”是从“小康社会”推演出来的概念,代表一种长期的更高层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般就将这一社会理想状态称为“大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与“道德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行业组织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的发生和发展也离不开市场经济这块肥沃的土地,依靠行业组织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和矛盾,是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走向经济繁荣、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将是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济海 《商场现代化》2007,(33):392-393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纷呈,亚当.斯密及后人发展的经济人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仍得把人性假设的基调定为经济人,对于国家而言,企业是经济人;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经济人。这样能更好地看清、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现实需要,才会更加有利于规范市场、完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7.
费春山 《财贸研究》1998,9(4):74-76
<正> 商业道德是商业企业人员从事其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本行业的规范性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道德,是市场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的相互协调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的矛盾焦点 无论在古典经济学还是在现代微观经济理论或数理经济学中,“经济人”被视为一个公理式的推理源头,在其思想体系的构建中起到逻辑支撑点的重要作用。“经济人”教条的最初提  相似文献   

18.
高志文 《商业时代》2007,(34):10-11
市场经济具有物本化倾向,在其发展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引导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和文明化。我国经济走跨越式道路,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和长期稳定发展,主要是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发挥人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消费拉动力。实现科学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和过程是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现代化,人是发展的核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人信用体系,对于保证各种社会信用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权力与责任脱钩,行政管理带有明显的趋利性特征。这不仅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不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选择学派如今已被列为当代十大经济学派之一。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该理论认为,政府官员的行为过程中客观地内含了一些经济和利益因素,即“经济人”的因素。要解决政府行为缺陷的问题,必须对政府官员的动机和根源从理论上界定清楚,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解决。因此,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去看待行政责任缺失问题,可以更好的分析并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