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从质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从量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或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所谓按劳分配,分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实质上包含着四个方面含义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上,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按劳分配包括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所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本文着重阐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含及性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处在不同的收入分配层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的基本形式。它是与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相联系、相统一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按劳分配的结果具有"渗透性"。  相似文献   

4.
再论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的要义是生产要素资本化、劳动成果商品化、个人收入市场化.各种生产要素都参加劳动成果的创造,各种生产要素都应参加劳动成果的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归根到底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成果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存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等都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实践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有机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引起和拉大个人收入差距,对现实的收入差距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6.
分配理论的发展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相一致的。过去,社会主义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由传统走向现代;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分配模式由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方向发展;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必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配理论的发展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相一致的.过去,社会主义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由传统走向现代;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分配模式由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方向发展;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必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劳分配是指劳动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体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个人依据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获取相应的要素报酬,二相结合,一是指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并存;二是指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要借助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分清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萨伊提出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十六大报告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围绕在性质上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数量上通过总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总量中的比例及其发展趋势不会危及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要素价值和要素产权关系的分析 ,探讨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并对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和政策优化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一方面要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有着多元性和主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按劳分配是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但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按劳分配分配的是货币而不是实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够"格",按劳分配也不够"格"。中国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说的那种按劳分配,只能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5.
正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一样,按劳分配也不等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计划经济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讲,按劳分配都不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原则.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应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 ,简单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弱势要素 ,知识则越来越成为强势要素。要保证效率优先 ,必须坚持首先按生产要素分配。但要兼顾公平 ,则应在分配中对弱势要素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17.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收入分配制度,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那么,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对此展开讨论。认为:明确界定生产要素的产权、贯彻公平原则、培养要素市场体系等可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般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领域和公有制领域内劳动者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上.但事实上,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公有制领域内将有更大的作用空间.其具体实现形式之一,即为公有制范围内劳动收入由V+Vm构成,而且对企业利润(M)中分配后的剩余部分,仍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后者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从理论上看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分配方式 ,二者缺乏结合的内在理论依据 ;从现实看 ,无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都是不可能实行的 (在计划经济下实行的是和按劳分配根本对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 ,二者缺乏结合的现实基础。而且这种观点与过去那种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对立起来的观点并没有本质区别 ,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曲折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