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受经济结构性调整,人才需求不旺;用人单位要求提高,一些毕业生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脱离社会实际以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高校有序的就业市场;高校要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大学生要提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要从长计议,吸纳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实际,对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通过科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拓展训练三大体系来构建,并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实践探索表明,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学生就业是成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评价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理工类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工具对三组人群(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计271人就英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理工类高校注重培养的英语技能多为"普通听说读写技能"和"应试技能",而多数学生希望英语教学以就业和拓宽知识面为导向;(2)多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工作中对英语的需求较强;(3)超出六成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英语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4)七成以上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员工的英语水平不够满意,多数用人单位期待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顾客"(学生、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本文通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教,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及对照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找出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确定教学质量的标准及提高教学质量是满足"顾客"需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每年商务英语专业向社会输入大量商务英语人才,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培养符合社会条件的商务双语人才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明确未来工作环境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各项指标的要求,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探讨转型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用人单位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人单位和校友的广泛走访和调研表明,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好评。针对用人单位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应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及毕业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高校商科人才的需求现状,将该类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与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一致性分析.然后,以某高校商科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作为调研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总结三方对高校商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与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不一致;用人单位片面追求人才高消费;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错误理解"先就业,后择业"等。对此,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用人单位要从企业和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西部发展战略环境下,贵州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就贵州民族地区的英语人才需求问题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在各企事业和教育教学单位中,对英语人才仍有较大的需求,但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知识型转变为应用型、复合型,这就对民族地区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民族地区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健全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应着力进行机构改革,制定积极的公共政策,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监督和空间规划,并引导、规范职业中介健康发展;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应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强化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校企双赢;高职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