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直接体现在语言上,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这就决定了当前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遵循实用性、循序渐进性、趣味性、适应性原则;在教学中运用阐述法、融合法、情景会话法、异同比较法,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及大众传媒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因此,在公共课外语教学中,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修课;在跨文化交际中努力克服自己民族中心主义;克服文化休克,客观了解和认识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明确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外语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目的,非语言交际是通过肢体语言、时空距离、衣着打扮等传递信息.非语言交际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跨文化非语言技能的培养长期以来被外语教学界所忽视。本文讨论了非语言交际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途径,即"显性"路径和"隐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洁  李婧 《黑河学刊》2008,(3):116-117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关系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有机载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只有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跨文化交际中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范晓红 《魅力中国》2013,(22):218-219
本文回顾外语教学三个不同阶段的侧重点,阐述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耍l生,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和文化模拟法,然后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活动,运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前测和后测,蛄果发现实验蛆的成绩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文化模拟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尤显重要,本文在分析东西方文化在心理、价值观念、交往习惯及语言、词汇等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词汇教学与文化内容相结合,听力、口语与文化内容相结合,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应重视跨文化交际在口语能力教育上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跨文化的意识,熟知中外文化异同与语言表达的形式特点,避免交际中出现语法应用正确却产生文化冲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包括:地域文化、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文化及历史文化等六方面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从提高教师认识、教学中导入知识文化、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界一直十分重视对外语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对外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还要具备社会文化能力,文化因素应该贯穿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定型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学习的过程,大学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定型是一切文化认知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既有积极的定型,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又有消极的定型,会阻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运用合理的文化教学方法,帮助英语学习者建立并不断匡正文化定型,使其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丹 《魅力中国》2014,(16):177-177
站在国际的角度来看,跨文化交际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在中国也已有30多年的发展史,尽管发展的历史不是太长,但是发展的速度、成果却十分惊人。本文基于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4.
杜亚敏 《魅力中国》2014,(23):215-215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文化相互交织,使人们必须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从目前新课程高中英语的教学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及老师只注重学生基础语言的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便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英语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渗透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容易引起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和非语言交际的失误,从而导致交际障碍。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忽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磊 《新西部(上)》2007,(7X):184-18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不仅应重视语言教学,也应重视文化教学。该文从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8.
雷蓉 《魅力中国》2013,(32):178-17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外语教学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具备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对文化教学要给予足够重视,认真贯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本文主要探讨跨文化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晨阳 《科学决策》2008,(11):110-11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本文通过中国学生与外籍教师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手段。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促使了人们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中日语言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结构、词汇、日常会话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文化教学中可以应用兼并教学模式,通过文化讲座、文化参观、文化讨论和文化欣赏等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将文化教学外加到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理解中日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日语、运用日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