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将实现从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向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德治"将取代"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总体特征.此时,"德治"是德治、法治与权治的统一.基于人的共生共在的根本目的,在以"德治"为特征的合作治理的体系内,多元治理主体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内在的伦理精神为动力,在制度安排上突出道德的因素,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德治"的建构依赖于"德制",而实现的公共行政改革也应积极推进"德治"实现的有效路径的建构与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重德修身,以德用人,勤政廉洁,仁政爱民四个方面对古代名君名臣言行举措中蕴涵的德治思想进行分析,以达到以史为鉴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是现代法治与德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治国安邦的有效途径。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德法合治。立法要引入道德价值标准,德能行法、法能固德;执法者要有良好的德行,权自法出;爱民教民,确保民权。  相似文献   

4.
德治是人类社会用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手段。其主要实现形式有:榜样示范,道德礼仪,教化活动,制定乡规民约和宗教家法,舆论褒贬。德治与人治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民主的基础上的德治才是真正的德治。人民是“治国”的主体,要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育”民,提高人民的“治国”能力,概括为:克明俊德、以民为本、立身惟正、明道善策、举贤任能、教而后刑。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之一,以德治国,必须重视以德育官,以增强理论功力、实践能力、人格魅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以法治国,以德固基。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立法     
中国历来都重视"德治","德"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更需要"德治",只有把"德"置于立法的高度,做到"德"、"法"相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才更有利于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批判传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以德治党治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德治传统:即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政治工作作为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富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德治”思想既有对古代“德治”思想的承继,同时又根据时势的变迁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他在选拔和启用人才时,动态考察人之德操,重视“自律”、“慎独”作用的发挥及“以德治军”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高校健康有序运转的两部“推进器”,把握关键环节是建设和谐大学的必要条件。准确把握和处理建设和谐大学的关键环节,离不开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的运用。要以“法治”保“德治”,夯实建设和谐大学的制度基础,要以“德治”促“法治”,筑牢建设和谐大学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宏观上传统德治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较多,实践层面上的研究较欠缺。而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研究,是对德冶问题研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对传统德治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从而更好地利用传统德治资源,以作为我们今天国家冶理的借鉴。而“孝”是其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家法律思想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法律思想,在经过孟子、荀子和董仲舒的不断发展、完善后逐步形成了"礼制"、"德治"、"人治"等法律观点。"礼制"中的民本思想、"德治"中的德主刑辅、"人治"中的贤人之治,对我们今天研究法律价值、进行法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儒家管理哲学中的调控观是针对于人的管理控制,它依据“礼”的内涵,以“德治”为基本原则,既承认“齐之以礼”,更强调“道之以德”,通过内调外控两种管理手段最终使社会秩序达到和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方略 ,它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深远意义。高校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办学宗旨的客观要求 ,大学的的根本职责是培养“有用之人”,它必须是“有德之人”与“有才之人”的统一体 ,缺一不可。为此必须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大学贯彻以德治校的基础是教师 ,师德是育人的关键。“以德治校”是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与政治课、与基础课和专业课、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诸多关系。正确处理它们 ,才能使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方略,它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深远意义,高校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办学宗旨的客观要求,大学的根本职责是培养“有用之人”,它必须是“有德之人”与“有才之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为此必须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大学贯彻以德治样的基础是教师,师德是育人的关键。“以德治校”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与政治课,与基础课和专业课,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诸多关系。正确处理它们,才能使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明确反映了我们党"法治"与"德治"并行的基本治国方略.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健全法制,加强法治,依法治国,而且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德治,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党治国,重德轻法、重法轻德都不行,只有做到二者的统一,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德治和法治,作为两种最基本最通用的治国方略,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虽因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倚重,又因功能的相近而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法治实质的分析,界定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治的本质区别,提出现代德治最突出的标志在于坚持法治的前提下实现德治-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医院不仅要法治,更应加强德治.医院道德滑坡,呼唤法治与德治并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法德并重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法治与德治二者统一于整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要"以德治国","以德治商"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德治商",弘扬我国商业伦理传统和道德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商业伦理传统源远流长,其主脉是儒商传统.儒商就是有文化、有道德的商人、企业家,而儒商精神就是贯穿在我国商业传统中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法治与德治并重的新理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治国方略的重大提升.作者结合自身技术监督工作的实践,谈了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提为治国方略,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社会主义的“德治”是“法治”前提下的德治,是在扬弃了传统德治思想基础上的德治,德治的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