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解缴入库、统筹管理、征管秩序、监督检查等方面均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征收到位率普遍偏低、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通过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深入宣传、改变征收管理方式、加强部门协调、强化资金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等途径不断完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依法开展对计划生育社会抚养的征收,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进入正常的法制轨道。为了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湘潭市两级法院行政庭加大了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力度。自今年挂牌成立“计生案件合议庭”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48件,已执行共计124件,其中采取查封、扣押财产80件次,司法拘留30余人,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积极做好计生宣传和计生服务工作是做为一名计划生育管理员的重要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基层单位计划生育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对策,以期能为确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为实例评价了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部门责任,实现综合治理;加强区域合作;开展双向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人口流出地进行计划生育年度考核的调查发现,频繁的人口流动给人口信息登记、核实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应对大规模、跨地区的流动人口方面,流出地在计划生育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必须建立适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动态管理体制,运用科学、有效、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间合作,以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笔者所在的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现有聘用工2300余人,基本为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且70%为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这个流动的庞大育龄群体,使我们的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计生干部,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形势,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攻坚破难,加快建立完善新机制,切实做好企业内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人口增长性压力逐步降低,但与此同时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并逐渐取代增长性压力而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农村人口流动不但对计划生育工作,而且对社会稳定;不但对城市发展,而且对农村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优化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化解人口流动性压力的基础。要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模式为目标,以育龄人口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加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消费税征收现状出发梳理目前消费税的征收环节,阐述消费税征收环节调整后移的利弊,选择部分适宜调整后移的、具有针对性的消费税税目进行分析。提出消费税征收环节调整的相关措施:综合考虑与相关税收政策的协调推进;加大征收环节调整后的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辅导;探索对服务类项目征收消费税。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实施以"保障"为基点的"社会补偿"政策,既不能合理分配土地增值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又不能切实保障被征收土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社会资源"持有的正义"。因此,我国土地征收社会公正化,应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观指导下,实施以社会公正原则"保护"为基点的"社会赔偿"政策,使得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既能"化地"实现工程建设现代化,又能"化人"实现农民身份转型市民化。社会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民事赔偿,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对承担社会发展代价一方给予的符合社会公正的赔偿。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应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但在一系列社会保障条件还相对缺位的现实下,一些实行计划生育行为的家庭,也为此承受了一定的风险及其代价,部分家庭的生活成本加大,发展潜能减弱,而导致相对贫困,乃至绝对贫困.为此,必须全面审视计划生育微观生育行为的社会价值,建立配套的奖励、扶持和补偿机制,维持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进行房产税试点征收已有数年,征管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征税成本较高、征税方法较为落后、纳税人遵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房产税征管及其配套措施的完善,建立国家房产税统一征收制度,应总结重庆市房产税征收管理的实践经验,克服自身弊端,同时吸收借鉴域外房产税征收在征税范围、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减免政策等方面的相关经验,加强部门协作,完善信息系统,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评估体系,并加大监督力度跟踪税款走向,实现真正的征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管理逐渐成为涉及公安、住建、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房管等各部门的主要社会问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要从治安管理到服务管理,从单一的部门管理到全社会共同管理,从行政管理到立法规范,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进一步升华,最终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树立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口调控.,突出人口均衡、建立奖励扶助制度、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完善公共管理组织体系、加强计划生育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积极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地区经济建设打造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为政策基调的“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由于利益分配矛盾凸显而带来相应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进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冲突。“保障式”土地征收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土地管理法》与《宪法》及《物权法》之间的衔接矛盾以及土地征收政策效果与城镇化目标之间的政策悖论,在运行机制上则体现为政府(开发商)与农民之间只有“自上而下”的单向对话机制以及对土地征收“行政强制”的约束和监管不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有经济能力对土地征收实施更高水平的社会赔偿,土地征收模式应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指导下向以“保护被征地农民长远发展权益”为目标的“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转型升级。“保护式”土地征收模式的建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的公正和对话机制的公平,需要修订征地补偿政策,构建多元化的土地征收社会赔偿政策体系,并建立和完善“公示—反馈—公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及“农民—政府—开发商”合作的平等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视域下的农地征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地征收中的违法行政主要有非法批准征地、合法批准后非法实施两大方面.违法行政导致行政机关滥用土地征收权、权力寻租严重、腐败现象滋生、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失地农民数量骤然上升、群体上访事件迅速增多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依法行政,其路径选择有:转变征收理念,增强依法征收的观念;完善农地征收制度;健全与完善农地征收法律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制裁农地征收中的违法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16.
税法宣传是税收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力的宣传机构、宣传人员固然重要,但税法宣传的成功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如社会成员的观念意识、道德修养、社会风气、社会文化教育、社会传统习俗等.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税法宣传深入人心、税法施行顺畅、税收工作生机勃勃的社会基础,所以,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税法宣传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税法宣传是税收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力的宣传机构、宣传人员固然重要,但税法宣传的成功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如社会成员的观念意识、道德修养、社会风气、社会文化教育、社会传统习俗等.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税法宣传深入人心、税法施行顺畅、税收工作生机勃勃的社会基础,所以,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税法宣传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社会市场营销的现状、特点、构成和意义,指出了社会市场营销在我国计划生育、疾病控制、营养和健康促进、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和家庭养老面临重大挑战这两个宏观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同时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构建.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的完全储备积累式的个人账户养老模式。并分析了选择这种制度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缴款的征收机构并不统一,社会保障缴款该由税务部门还是社会保障部门征收理论上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构建了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得出了应该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障缴款的结论。模型还表明,降低社会保障缴款的征收成本,提高对缴款者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社会保障缴款的足额征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