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柯山 《中国西部》2009,(9):18-21
当我们把审视的目光投向慈善事业,是不是也应该问一下:慈善,是否需要成本?不可否认,慈善的成本并不因为我们的视而不见或者所谓的“零成本”运作而消失,它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西方舆论界一片哗然:中国地震灾难引发了全民大团结.三十年的慈善之路,中国人用爱心在六年的时间里开创了"全民慈善"时代的新纪元.2009年,我们期待着中国"全民慈善"之路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3.
简单 《东北之窗》2008,(12):24-24
翻开世界文明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志愿者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我们去考证志愿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或更早时期的宗教慈善性活动。"慈善"一词来源于拉丁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 "慈善"这个词在中国还被刻意地回避着,官方表述更多地是用"公益".2008年"国殇"激发了中国人的慈善热情,而2009年,金融危机致财富缩水、甲型H1N1流感让安危受迫,我们拿什么"全民慈善"?  相似文献   

5.
慈善需要成本,这在市场经济的语境,说出来应当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还是会有慈善“零成本”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2008…… "公益慈善"涵盖了这一年.南方雪灾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民间慈善"井喷"…… 据初步统计,2008年社会捐赠款物总计攀至1000亿…… 中国慈善事业是否真的迎来了春天? 纷纷攘攘慈善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草根NG0、公募基金监管、善款使用…… 我们开始考量中国慈善事业的生存现状 2009,中国慈善的国际化之路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来说,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比慈善立法更能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因为慈善家的慈善行为追求的是精神满足.这一特点使慈善行为极易受到对慈善组织主观印象的影响,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慈善组织成员的社会声誉.会极大地影响慈善家的精神满足程度,从而极大地影响慈善行为。所以,应当努力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形成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品牌。同时应减少慈善家寻找捐献机会的成本和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8.
徐永光 《中国报道》2011,(12):82-85
如果因慈善组织透明度不高而发誓“永不捐款”,如果因慈善组织官办色彩重而把去行政化变成去组织化,如果把慈善组织专业化管理所需成本看成是“雁过拔毛”而倒退为陈光标式的个人布施行为,那中国现代慈善发展就没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9.
现代慈善的发展要求对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体制和文化建设层面。与其他慈善文化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在慈善运行和监督体制、社会慈善文化领域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以"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做慈善中为背景,分析中国慈善的历史和发展,通过与慈善事业较发达国家在体制上的对比,探讨中国慈善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基金会起步到中国式慈善吹响集结号,中国式慈善走了六年.现在,它满六岁了. 三十年前改革开放的一记响雷, "慈善组织"实现了历史性回归,六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引发了全国慈善捐赠热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慈善的发展要求对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体制和文化建设层面.与其他慈善文化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在慈善运行和监督体制、社会慈善文化领域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以"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做慈善中为背景,分析中国慈善的历史和发展,通过与慈善事业较发达国家在体制上的对比,探讨中国慈善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寒 《中国西部》2009,(9):64-65
“获得收入”往往比“学会花钱”更有价值。公益组织眼下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学会“造血”。探索基金增值不仅能破解“慈善成本”的困境,其中优化的慈善资源配置,无疑能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的慈善效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问题引起社会各界深思.本文试图以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研究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分析捐赠者、委托人与慈善组织即代理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借鉴西方慈善组织发展经验,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政社"分离去行政化、构建合理的慈善组织公信力评价体系、鼓励第三方评价参与等途径,重塑慈善组织形象,提高其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慈善捐赠资金监管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阐述慈善捐赠资金等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慈善组织、政府、社会、捐赠人与受益人在慈善捐赠资金监管中的地位,然后着重分析了它们在慈善捐赠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探讨构建慈善组织监管为主,政府、社会、捐赠人与受益人监管为辅的慈善捐赠资金"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慈善机构"血统"单一,慈善相关制度尚未明确,不懂慈善即理财……所谓"共襄善举",慈善也绝不是富翁的权利!中国企业家和民众的善举已屡见不鲜,但该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慈善之路?怎样才能使之高效率地发挥"慈善参与"的作用? 据人民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捐赠大约有75%来自国外,15%来自国内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美国10%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在中国,参与慈善人口在数量上比美国公民少了近75%.  相似文献   

16.
"一流人才做慈善,二流人才做企业!"当慈善是一种时髦的时候,人人趋之若鹜,当慈善是一门学问的时候,大家都困惑了:怎么花钱、怎么施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尤其是《慈善法》的出台,使得慈善文化的传播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浦江学院"助人积福万里行"活动为例,构建慈善文化传播效应评估体系,分析多元主体协同互动模式(即以学校团委牵头、公益慈善管理学院发起、学生通过PU平台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对慈善文化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效果,为慈善文化在高校中有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15,(Z1):210
《善行天下》秉承对慈善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倡导全民关注慈善,人人帮助他人。我们以热心关注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海内外慈善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年轻人为主要影响对象,以人人慈善为人人为目标,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并为各界爱心人士提供慈善渠道和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杂志然授受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慈善志愿者服务团的邀请,为大会提供德泰堂自主开发的1000份"中华慈善礼品"大型撕历<长寿秘笈>和<逃生宝典>,并以颁奖嘉宾身份出度首届中华慈善新闻奖颁奖会暨中华慈善传媒论坛.  相似文献   

20.
近日,河南荥阳出台措施,要在全市设立1000多个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多个慈善大使,要开展"全民慈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