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李静萍 《经济师》2003,(12):17-18
行为金融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 ,它是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认知偏差理论、展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三部分搭建 ;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 ,为金融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学及其发展中的自我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阳  杨秀萍 《经济师》2007,47(3):27-28
作为当代金融理论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分支,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经典金融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期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投资策略三部分搭建。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为金融理论与实际沟壑的弥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然而,在寻找影响投资者心理最本质的因素并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来解释不同心理状态下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时,行为金融学面临着严峻的自我挑战。  相似文献   

3.
行为金融理论: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传统金融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认知偏差理论、展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三部分搭建。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为金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行为金融学更重视人们的实际心理以及经济行为,所以在研究金融学方面,它更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为止,由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时间还较为短暂,学者研究的方向也各不相同,所以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根据目前研究的状况分析,大多集中在研究金融市场的异常以及投资者认知反面的偏差方面,但是由于行为金融学具有可预测性,所以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过度恐慌心理有关,中国股市近两年来的大幅度波动很明显也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论文在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入手,导出了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以及它给传统金典金融学带来的冲击.行为金融学打破了心理学和金融学的学科界限,通过分析投资者的个体心理,对其将要进行的投资行为进行预测;其中波浪理论就是分析投资人行为及预测投资活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现代金融理论的传统假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代金融理论的传统假设是有效市场上的理性投资者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文章主要讨论行为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即认知心理学和套利限制,同时探讨了行为金融学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和IPO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回顾了心理学主流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指出金融学研究范式对现代心理学的借鉴存在着一个由构造主义向行为主义再到认知主义的变迁过程。通过现代心理学对金融学影响的分析,我们认为基于主观效用理论的现代金融理论因受早期构造心理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对投资者认知机理的深入探索,因而与现实市场相脱离;同时行为金融也面临着如何充分地借鉴、吸收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打开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认知黑箱”。  相似文献   

9.
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 ,是探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 ,根据某证券营业部 7894位个体投资者在 1 998年 7月至2 0 0 1年 1 1月期间的交易数据 ,分别对我国个体投资者的“政策依赖性心理”、“过度自信心理”及投资者的“过度交易”是否损害个人财富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确实存在上述认知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萌芽于20世纪初期,Gustave Lebon的专著“The Cmwd”及Mackey的专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已开始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已注意到投资者自身的心理影响;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是由美国教授Burrel(1951)及Baanm(1967)首先提出,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是今后金融学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开放式基金“赎回困惑”: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雯  吴丽华 《生产力研究》2006,(2):83-84,127
行为金融学以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作为前提假设,在解释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上比传统金融学更有说服力。与国外基金业相比,我国开放式基金存在“赎回困惑”现象:即随着基金业绩增长,赎回率不降反升;相反有些业绩比较差甚至亏损的基金的净赎回率却相对较低。文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兵 《经济管理》2002,(22):86-91
行为金融学研究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为现代金融理论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介绍了其研究主题:直觉驱动偏差、框架依赖和非有效市场及其理论基础。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如过度反应、外围效应、噪音交易和羊群行为,而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对此做出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中国非成熟证券市场中占比70%的重要投资主体——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却非常惨淡。普通投资者通常采用博弈型和综合判断型的投资方法,而这两种缺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会因情绪因素和认知偏差使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投资决策,在投资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致陷入认知陷阱。通过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行为金融学进行分析,揭示普通投资者投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自身思想和心理上的固有缺陷,这种缺陷干扰普通投资者的理性思维与判断过程,以致投资失败。  相似文献   

14.
由心理学家和金融学家共同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引人注目,它以前景理论和各种行为金融模型为代表性成果,能有效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失误偏差和市场异象,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有益补充。未来的行为金融学如想成为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中心,或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而存在,必须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严密的分析范式、明确的研究主线、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标准金融理论存在着假设缺陷。一个新的金融研究领域开始出现 ,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理论。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存在着理论上冲突。从标准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学 ,是从研究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运行到研究金融市场“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发展。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学是在经典金融学的基础进行了理论的实践和对投资人的投资习惯、投资判断、风险回避等进行了深层次的行为研究.同时在行为金融学里还包含了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在行为金融学里,由于面对的市场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当投资者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时所做出的投资判断会随着个人的认知和理解方式不同以及习惯等的不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投资行为.这些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和传统的经典金融学在理论上都是相悖的,爱市场里投资者并不是时刻的都是能够保持冷静的,由于投资行为和习惯的不同,风险偏好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方式.对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能帮助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的工作,为稳定有序的金融市场做出相关的支持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楚鹰 《经济师》2003,(12):18-19
行为金融学是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通过研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心理及其偏差 ,来分析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偏差。文章介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心理及其行为偏差 ,揭示了人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偏差 ,并提出了避免和利用这些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经济经纬》2005,17(4):129-131
自2001年美国Clark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Rabin教授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DanielKahneman和VernonL.Smith以来,行为金融学吸引着来自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学者们的兴趣。何谓行为金融学?著名行为金融学家希勒(RobertJ.Shiller)所下的定义是:(1)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与经典经济学和金融学相结合的学科;(2)行为金融学试图解释金融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标准金融理论相违背的反常现象;(3)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这也就意味着,行为金融理论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理性决策,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投机性,而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科学选择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银行贷款集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军 《当代经济科学》2006,28(2):116-117
已有文献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对银行贷款集中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行了广泛探讨,银行结构论、银行成分论和成本收益论最具代表性.尽管从不同方面对银行贷款集中的原因作了分析,但由于仅停留在传统理性趋利的经济学框架内,忽视了银行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投资者的心理感受对贷款行为的影响,因而存在对实际现象解释不足的问题[1].为此,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析银行贷款集中问题产生的根源,而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则为这一问题的解释提供了新的依据.行为金融学修正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具有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后悔厌恶与推卸责任以及过度自信等多种认知与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