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通过环境诉讼等途径参与环境法规的实施,使得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这是环境法治的第一要义。我国环境法执行主体范围将公众排除在外,环保职能只由行政机关来行使,个人只有在遭受环境破坏的直接实然影响的情况下,才能成为适格的损害赔偿的原告,而这种侵权的案件只能是个案解决且限于金钱损害赔偿,并不能维护公众的利益。相对于我国,德国对待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态度上更为宽松,其NGO原告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一直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热点,而这个问题的背后也恰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探讨,意在阐述检察机关的原告主体不适格性和适格的主体资格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童周文 《金卡工程》2010,14(2):118-118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它突破了传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诸多限制,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却对提起环境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阻碍了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保护。因此,我国应当拓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5.
王景田 《金卡工程》2009,13(5):47-4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法的不可诉现象大量存在,认为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必然具有可诉性。本文分析了经济法可诉性缺陷的原因,并对经济法可诉性的实现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应该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并且在我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下人民检察院是经济公益诉讼原告的唯一适格主体。  相似文献   

6.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规定,保险人可以与被保险人作为共同原告向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但在非海上保险以及非海事诉讼程序中,保险人能否直接与被保险人作为共同原告起诉第三人,或者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被保险人已经开始的诉讼,被保险人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对保险人代位求偿权诉讼的影响如何,在实践中都成了问题。本文拟就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的若干程序性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先建立环境集团诉讼制度,通过集团诉讼制度促进我国环保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流失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应采取“三元制”的启动模式,即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均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可采用前置审查和事前预防诉讼模式;公益诉讼成本应在原告、被告、国家之间合理分担,兼顾公平和效率;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公民进行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9.
刘欣 《金卡工程》2010,14(8):112-112
行政公益诉讼时行政法学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探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构建过程中,原告资格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鉴于全球化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的实际,确立相应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机制",制定统一的《环境损害赔偿法》。  相似文献   

11.
张晋 《金卡工程》2009,13(5):113-113
派生诉讼是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普遍适用多年。我国新公司法创设性的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对诉讼当事人中原告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派生诉讼原告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为完善我国的派生诉讼提供了借鉴并提出了对原告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情形多,维权成本高,证券纠纷问题更多,表现为中小证券投资者诉权保障缺失、诉讼难度大、维权途径单一、程序失当等.建立我国证券侵权诉讼特别程序,要进一步确认和充分保障原告证券侵权诉权、明确证券侵权诉讼实行集中管辖原则、实行证券诉讼原告举证责任倒置制度、适时适用代表人诉讼形式、立法规制和理顺证券诉讼与仲裁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诉讼清收是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在决定对清收对象提起诉讼前,正确确定诉讼主体,即以谁为适格被告,对于提高诉讼清收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吴建军 《金卡工程》2009,13(3):70-70
环境的生态性和不可补救性决定了环境损害的特殊性,这也使使环境诉讼具有了天然的公益性。而我国相关环境保护立法和诉讼法领域当事人理论还比较简陋,基于此,我们应当借鉴各国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类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基础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15.
高俊山  吴静波 《金卡工程》2009,13(3):124-124
国内建立公益诉讼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于行政公益诉讼的研究也向纵深发展,本文就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为基本点展开,从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原告诉讼资格范围及优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保险诉讼案件增势不减,有的历经一审、二审,有的还要再审。从媒体披露的结果看,保险公司无论作为原告还是被告,似乎都是胜少败多。本文通过对北京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008年诉讼、诉讼预期数据的实证调研,探讨保险公司诉讼预期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理性、更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益军 《中国外资》2011,(8):191-192
<正>明确原告范围是股东代表诉讼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对原告资格实行持股时间与持股比例的双重限制有着其合理性。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他人均可成为被告,他人应既包括控股股东等其他公司内部人员,也包括公司外部第三人。起诉股东起诉后,法院应通知其他股东参加诉讼,可以以原告名义或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在与现行民事诉讼法不冲突的情况下,将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参加诉讼相对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郑美蓉 《金卡工程》2009,13(3):69-69
公诉讼起源于罗马法,而现代意义的公益诉讼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自些公益诉讼在各个国家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公益诉讼的原告是公益诉讼的核心,而其原告资格的认定也一直是近年来各国学者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石琳 《金卡工程》2010,14(11):132-132
我国新《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明确规定提起诉讼的股东为原告,但是对公司诉讼地位没有明确。近年来,我国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权侵犯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现象日益严重。对股东代表诉讼应采取激励机制,对原告的资格限制应放宽。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公告通知公司的其他股东可以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应当通知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关键是要厘清公益诉讼与公法诉讼、集团诉讼、公民诉讼等概念的理论内涵及相互关系。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定位存在偏差。以公益为基础概念,从实体法角度建构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的思路不必要,也不可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应区分理论概念和法律概念两个类型,对二者不宜进行抽象定义,应通过立法予以类型化规定。现行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偏概全、避重就轻、舍本求末。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亟待深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