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济师》2017,(2)
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滞胀"问题,供给经济学派兴起。供给学派复活了古代的萨伊定律。整个供给学派按观点又可分为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孟德尔、阿瑟·拉弗、万尼斯基、诺尔曼·图尔和保罗·罗伯茨为代表的激进派供给经济学,和以M·费尔德斯坦(M.Feldstein)为代表的温和派供给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为里根所采纳,较为有效地解决了美国的滞胀问题,但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财政赤字增加等负面影响。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出现的"四降一升"的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不能与西方的供给经济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涨工资、放长假等不断扩大内需,保持了国民经济每年增长7%以上的良好局面。但是应该看到,在经济运行中,需求不可能离开供给而独立存在,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的统一,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没有供给,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没有需求,供给就不能得到实现。只有供给和需求互相促进、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经过持续扩大内需以后,必须加快改善供给,否则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内需外购”的情况。而且,如果供给质量不改善,那么越是扩大需求,就越是保护和掩  相似文献   

3.
公厕的供给     
冯笠峰 《经济导刊》2003,(12):80-81
最近看到梁小民教授的一篇文章《公厕不宜拍卖》(《深圳商报》9月24日)。说的是我国某城市的一个公厕的年经营权去年被拍卖到了40万元,今年更是到了60万元。然后经营者将收费调高,弄得公众怨声载道。梁教授如此评论:“其实,问题不在于经营者如何涨价,在于公厕经营权该不该拍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但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效果有所不同,同时,社会各界也缺乏对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绩效水平的客观科学衡量方法。为此,选取多层次模糊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多层次评估体系,用于评估科技社团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水平,并对武汉市科技社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实证模型结果,深入探析了当前武汉市科技社团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水平及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财政、金融等体制性因素是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以此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有效供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进球 《当代财经》2000,(10):22-28
本文集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供给的动因、政府供给的特点、政府供给的失效及其原因、提高政府有效供给能力的政府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造供给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迈得非常大,通过机制转换、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了三年“脱困”的既定目标。但是,其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并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非国有经济、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却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克服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在启动国内需求和投资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特别是国内存在增长普遍贬力的情形下,东南没海地区能够做到一枝独秀,着实不易。因此,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还是从经济质量上,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人们对于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认识开始有了根本改变,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地位与作用。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非公企业经经营、主业和科技人员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价值,对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许多久而未决的意识形态问题。如何调整非公经济在整个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战略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重视这样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制度供给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6  
<正> 偏重于制度的需求分析是学术界运用制度经济学研究我国改革进程的一大特色。其简化的理论推导如下:当制度变革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就产生对制度创新的需求,这一需求必定诱发实际的制度变迁。这似乎假定,在一定的制度创新需求下,制度供给有着广泛的选择性。然而,对于由一个权力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遵循自上而下制度变迁原则的国家来说,以上推导未免过于简单化。其实,我国的改革深化固然受制度需求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权力中心在既定的政治经济秩序下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因此,研究制度供给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供给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供给创新创造需求。供给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需求创新只能解决短期需求急剧下降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的颓势,要使经济彻底摆脱衰退,进入持续稳定增长,只有不断地实行供给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