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方式。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表现出内源性融资、非正规渠道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现有的金融制度的供给约束和中小企业组织经营制度的需求约束。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从制度入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健全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制度;银行实现金融制度创新,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实施民间金融制度化,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共同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宋新力 《经济》2012,(10):165
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受到商业银行贷款“门槛”条件所限,大量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然而由于信息不透明,屡屡出现企业赖债和“跑路”现象.直接融资方面,尽管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条件高,审核程序复杂,但仍存在“独木桥”现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股市轻债市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新型金融工具,通过直接债务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改革完善直接融资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限制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惯性、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方式等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强化政府的作为、加强中小企业信誉工程及自身建设、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各种融资渠道和实现多渠道融资是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就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问题,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志和  李卫宁 《经济师》2002,(9):161-162
文章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除世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共性因素外 ,我国中小企业素质偏低、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的特殊性原因。同时介绍了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状况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及局限性 ,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诸种综合因素的结果 ,只能在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及外部融资条件逐渐完善中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6.
新融资优序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融资策略的理论,是一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中小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应该是“先内部后外部,先债务后股权”。然而,由于我国正式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非正式金融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的渠道。因此,完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合理规范非正式金融行为,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西部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融资困境始终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原因是企业本身发展不足及外部环境不完善。从内部制度创新及外部制度创新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中小企业自我性金融支持及完善融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立力  刘宇 《经济师》2004,(7):168-168,170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 ,既有中国金融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如银行贷款中的所有制歧视、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 ;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如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等。因此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从金融体制的层面上要制度创新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要进行治理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风险投资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福生 《经济管理》2004,(20):83-88
本文认为,仅仅把“融资难”归咎于银行系统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是不全面的,而把中小企业融资全部寄希望于信贷资金,是不现实的。需要推动除银行贷款以外的各种融资形式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权益性融资是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而作为权益投资形式的风险投资制度有较强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是最适合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在其初创期和发展早期的融资方式。因此,风险投资作为权益融资方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0.
石江平 《经济师》2014,(1):203-204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融资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众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发展与其融资体制创新之间的不对称。文章以乡宁县为实证,剔除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专门从融资结构和融资机制层面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审视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通过对融资机制的改造以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银行、证券等金融市场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这大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更是生死决择。深入调研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充分显现,无论是在经济产出还是国民就业方面均提供着绝对的支撑力量。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相对不足,制约其发展主要是资金资源相当匮乏,融资难成为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从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对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提出解决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之一,也是形成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政府管制的低利率造成巨大的融资缺口,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信贷配给的方式安排有限的借贷资金;金融市场的分割形成金融体系的二元性,将中小企业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加大了其融资成本.深入分析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系,才能找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思路.重点是合理安排利率水平,加强利率市场化管理,并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结构,进而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例,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面临的困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等方面分析北京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等改革措施,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歆 《经济与管理》2005,19(8):106-108
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以及宏观调控三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信贷资金配置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问题。研究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省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差别化金融政策制定与实施、提升金融效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金融排斥理论,构建了五维度中小企业金融排斥指标体系,设计省域中小企业金融排斥指数并测度构成因素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金融排斥省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中小企业自我排斥程度较轻,而中西部地区较重;金融供给方排斥因素占主导,其中地理排斥影响最大;技术条件排斥略大于金融需求方主动排斥。因此,减缓中小企业金融排斥需要从不同地区金融服务供给者与信息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同时引导企业降低自我排斥,提升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特点,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问题,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困难。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金融机构在企业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对中小企业规模歧视的考核指标,使得中小企业资信普遍较低。柔性风险评估系统着重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化解和事后风险的共同面对,是一种互动的、人性化的、多次反馈的评估系统。柔性风险评估系统在银行、担保机构中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潘家芹 《生产力研究》2012,(1):227-228,235,26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以融资难最为突出,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就难在"信用"上,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分析我国现行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从财务、非财务两方面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帮助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黎萤  霍雨桐  杨妍 《技术经济》2021,40(10):90-97
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备动力基础.以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2016—2020年发布的支持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QCA)从中微观层面讨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同类别政策的组合模式及执行成效.研究发现:①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是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②以直接支持为主的创新创业政策、以主体减税降费和提供直接金融支持为主的财税金融政策及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等5种政策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