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既有立法上的原因,也有法律人士认识上的因素.由此造成法律适用上困难,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本文以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为依据,参照民事立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务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及赔偿责任主体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精神损失。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与民事制度对精神损害诉讼的不同规定,造成立法不统一。因此,应扩大刑事附事民事损害赔偿的范围,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和清理海洋船舶溢油带来的污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社会一直呼吁通过国际层面的立法来解决海洋船舶溢油造成的环境问题。在漫长的立法过程中,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洋船舶油污赔偿责任立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海洋船舶油污赔偿责任制度在国际层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机制,如《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基于公权优于私权和效率优先的考虑,不允许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提起前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和原则上要求在刑事诉讼提起同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并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失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因此,被告人长期潜逃无法启动刑事诉讼及刑事与民事诉讼在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上有重大不同,基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应建立一定情形下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提起前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应原则上确立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以后进行,例外地在刑事诉讼中附带解决,被害人及其家属、代理人有选择权;附带民事诉讼应主要适用民法及民事诉讼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被告人在民事诉讼部分积极赔偿了被害人,却不必然带来在刑事审判中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后果,被告人于情于理会怠于履行赔偿义务,被害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先刑后民"的主流观点也使得被告人在得到确定的刑事处罚后更加不愿意在民事上赔付被害人。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相关法律条文的设置和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前置是有必要的。有了以上两点作支撑,我们可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构建一个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自设立以来已实行30多年,由于其在立法上过于粗疏和原则,在实践上过于随意和不统一,所以其逐渐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率,使被害人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及时弥补其在刑事犯罪中所遭受的损失。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憾,致使作为民事原告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难以实现。此类案件的执行越来越成为法院案件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害人及其亲属因此缠讼、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适时完善这一制度,建构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蒋尧明 《新智慧》2005,(13):24-25
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1.9规定》),预示着我国的证券市场赔偿机制真正进人了司法实践阶段,也就是说,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相关责任主体有可能因其虚假陈述行为(这里主要是指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行为)而招致投资的民事诉讼,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因会计信息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民事诉讼中,对虚假陈述、侵权责任、揭露日、更正日、基准日等的界定往往易引发争议,但最核心、  相似文献   

9.
影响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消费者权保护法第四十九条首次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目的在于督促经营者诚实经营,鼓励消费者积极同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作斗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惩罚性赔偿的运行情况及其效果并不理想。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认识不够,法律规定用语含糊,解决消费纠纷的渠道不甚合理,是影响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三个因素。所,以需进一步完善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刑事诉讼的理念、国外立法例等角度分析,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宜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议在立法上进行修改,将“经济损失”“物质损失”修改为“利益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侵权赔偿责任包括补偿性赔偿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惩罚性赔偿责任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构成要件.我国新时期的司法实践,突破了惩罚性责任的传统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关于公司赔偿责任法律规定的发展历程,对出资不到位进行了界定,指出关于出资不到位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在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则又因事而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责任规则。根据民法、公司法的原理,结合司法实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目前在我国立法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却争议不休。有必要从司法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可能性以及其特点、构成条件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中美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构成要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侵权责任法》首次规定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但存在主观要件过严、举证难、赔偿责任及数额不具体等问题。应借鉴美国相关法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交强险免除责任司法纠纷案件中,部分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免责法条中三类争议问题的理解分歧上。首先,司法实践中关于交强险免责条款的正向适用与反向适用问题,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明确相关法条中“交通事故”“损失”等用语在不同法条中的特定含义。其次,根据法律规范目的,推导出认定受害人构成“故意造成”“故意碰撞”的主观要件、致害行为模式及因果关系标准等主客观要件,由此准确理解该免责法律条款的含义。最后,对五种机动车特定类型案件进行司法认定分析,并得出交强险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司法认定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事赔偿影响量刑有其法律依据,将民事赔偿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也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附条件赔偿”、“单向赔偿”以及“赔偿数额标准难以确定”等疑难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立法层面确定案件的适用范围后,再制定和细化相关法律规范,便于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以使民事赔偿作为量刑情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第三人欺诈问题,法、德两国在民法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德国的规定体现了法律规则设计上的精巧和法律对利益平衡的完美结合,而我国法律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就我国学者的民法典草案意见稿而言,在未来民法典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完善第三人欺诈立法:在民法典总则法律行为部分对第三人欺诈作出明确规定;对第三人欺诈是否构成法律行为的瑕疵作出规定;对表意人因第三人欺诈而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直到现在,法学家们还没有研究出一套系统的、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精神损害赔偿规范。随着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认识的深化提高,为保护法制的统一性和司法性的公正公平,充分体现维护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力,笔者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立法现状、确定赔偿数额的参考要素及正确行使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作了些探讨,目的是希望早日建立我国较完备的民事领域(包括刑事附带民事领域)的各类精神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人民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处于何种嫠地位,学界和司法界有不同观点。解决争议的前提取决于在民事诉讼中引入公诉制度,唯其如此,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以民事公诉人的身份介入私法领域才会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年来大量兴起并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立法和实务界已引起广泛争议。由此可见,产品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关乎到受害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影响着整个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足见地位之重要。本文试从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域外国家相关制度的考察,并结合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现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