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超宇  孙欣  朱晗  王慧 《北方经贸》2014,(7):255-255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职业技术和技能,在他们的学习中,社会实践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多,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状况有着代表作用。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选取为黑龙江省各大高职院校,抽取了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为样本,旨在调研黑龙江高职大学生媒介接触与媒介素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黄珊珊 《商》2014,(38):215-215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当下发展最为迅速的媒介形态,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使用各种新兴媒介最多的一类人群,媒介接触成为日常学习生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通过对媒介的研究和使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在整理现有调查资料的前提下对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进行整合分析,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特征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廖卫民 《市场研究》2006,(11):13-17
关于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对于上海、西安等地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然而,对于在假期,特别是在五一和十一这样的为期一周的长假中,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是否会出现有特点的变化呢?这成为本文探讨和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从一般的社会行为来分析,长假的到来,使  相似文献   

4.
方琴 《消费导刊》2010,(6):123-124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本文从大学生的媒介需求出发,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内容了解模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提出为满足大学生的媒介需求而采取的种种有效的图书馆教育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在媒介消费行为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偏向,在网络消费时间、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价值误区。建构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培育大学生的媒介消费理性,提高大学生媒介消费的文化含量,是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为重视不够、处于自发状态、片面倾向严重、媒介素养知识浅薄,应明确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介进行教育、建立媒介教育网络、大学生加强自我实践。  相似文献   

7.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媒介的政治和道德伦理属性十分必要和迫切。我们在实施媒介素质教育的时候,首先应当引导大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媒介的政治属性,并牢牢把握我国媒介价值观的理论来源;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媒介的伦理道德属性,让大学生形成规范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形成与人为善的优良品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最终以大学为阵地,逐步将媒介素质教育辐射到大众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在智媒时代,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用户。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息息相关,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由此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构建标准化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资源,从而协同全社会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指导大学生理解和规范使用媒介,提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质量,加快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大多学者以城市的媒介环境作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而选取有代表性的6000多万农村居民的河南为研究对象,对其媒介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对媒介的接触与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赵丹 《商》2014,(11):216-216
同样是引起全国关注的两起大学生犯罪案,时隔九年,从媒介呈现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包括媒介呈现的议程设置力度更强、媒介呈现出的媒介形象更客观、媒介呈现中传统媒体影响力减弱。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传媒和受众,但作为传媒,始终有义务、有责任真实、客观地再现这个世界,合理地呈现每一种媒介形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到来,传播格局的变化,大众媒介角色从"受众"变为"用户",新数字科技支撑下的自媒体,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多主体、平民化、互动性、海量信息、丰富内容、多样形式、更便捷、更快速的"话语狂欢",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养成生态进入了"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针对自媒体带给大学生的各种道德冲击和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匮乏的现状,文章从公民素养角度介入,厘清大学生媒介素养应该包含技术、观念、生产、发展四个层面,提出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知识—规范—道德"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大学生报纸媒介接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秉宜 《中国广告》2004,(10):165-167
大学生是高端产品的潜在消费市场,同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选择还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群体的消费。因而,很多明智的企业开始注重培育这个潜在市场,如汽车、手机、数码相机、高档化妆品等生产厂家,不惜投入巨资在高校做促销,搞宣传。对于这个还没有完全被主流社会同化的大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媒介接触和消费观念,对企业制定科学的媒介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欣  付强  刘璇 《北方经贸》2014,(10):262-262
大众媒介尤其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推动着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断裂式的改变,甚至出现了拟态环境。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观念先进,追求新潮,最易于和乐于接受新鲜事务,更是与先进科技接触最多的群体。也是受到大众媒介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媒介信息。可以说,媒介的重要性就好比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潜力人才,在新媒体这个大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素养教育现状、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使用“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数据,对首都十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从网络信息消费结构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上网获取学习信息、获取生活信息、上网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的媒介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手机是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首选媒介,电脑次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媒介使用存在结构性差异;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三种媒介消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使用的媒介存在替代效应.提出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媒介使用自由度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电视、手机、网络等信息获取渠道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拥有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追求潮流,思维活跃,熟悉多种信息渠道,更倾向于多种传播方式的交互使用。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着手,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等问题,深入探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以此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并推动大学校园的融洽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大学生的终身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予以审视,认为当前在我国,针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现实、高效的价值和意义.指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涵盖不同层次:技术层面的媒介应用开发能力、思想层面的媒介信息批判解读能力、经济层面的媒介消费认知和理性消费能力、道德层面的媒介规范自律能力,应由低到高依次完善.建议当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因地制宜、多方合作、灵活展开.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下移,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群体,在当代网络舆情的发布、接收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俨然成为网络舆情环境下的活跃主体。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在舆情传播过程中的特殊性,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与当代舆情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丁伟民 《消费导刊》2012,(2):140-141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有效地使用和控制媒介信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微博时代到来。由于简单、迅捷、开放、互动性强等特点,微博深得大学生们的喜爱,该群体成为了微博的主要用户群。微博具有网络难以避免的虚拟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它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微博时代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网络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