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旨在发展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研究阿根廷各个地区失业的持续性。我们采用两个互补的视角 ,将宏观的 (加总 )回滞方法和微观的动态 (个人两阶段 )估计相结合。宏观分析的结果表明 ,大部分影响各地区和人口子集失业率的冲击都是显著持久的 (由于劳动参与和就业都有回滞性 (hysteresis) )。而另一方面 ,微观的分析则发现了明显的状态依赖 (state -dependence)效应 (存在于大部分地区的年轻人和妇女中 ) ,和一个仅在高失业率时才显著的时期依赖 (duration -dependence)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计算出中国30个省份的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利用面板方法检验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不成立的原因。实证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东部地区是成立的,但在中西部地区是不成立的,这说明二元经济体制所造成的东西部差异是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在中国不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城镇失地农民失业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以1979-2011年我国失业率变动率、经济增长率变动率、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率变动率为时间序列,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失业与经济增长模型,得到我国城镇失地农民失业对经济发展的特殊制约作用,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对解决失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存在正效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筑国家、社会和失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失业解决对策机制,以此促进城镇失地农民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费雪效应的重新考察:来自面板协整的国际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50个国家1981~2007年的面板数据重新考察了费雪效应.面板单位根检验发现,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存在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检验的结论认为,弱费雪效应显著成立;利用完全修正的OLS和动态OLS方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进行估计和检验,发现发展中国家存在弱费雪效应,而发达国家存在严格费雪效应;文章最后讨论了本文研究结论的货币政策含义,分析了中国利率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同时,失业人口、失业率亦不断攀升。通过对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增长是否存在收敛?——随机框架下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军 《南方经济》2008,(5):23-31
针对单个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具有多种可能含义的问题,本文基于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以及验证分析(confirmatory analysis)的思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随机收敛特性进行了再检验。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内并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收敛,借助序贯分类方法,我们发现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随机收敛只出现在六个省区。进一步检验也未发现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的证据。发展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推动地区发展重回均衡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核心。本文研究还表明在对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7.
段涛 《改革与战略》2011,27(10):83-85
农民消费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着相关性,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效应。根据1990—200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区域应当采取差异性政策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同时,失业人口、失业率亦不断攀升.通过对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季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城乡登记失业率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城乡登记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国际原油价格是我国城乡登记失业率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0.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来自亚洲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检验了巴拉萨一萨缪尔森假说是否成立。实证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该假说不成立。进一步地,本文对构成该假说的三个主要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并不能引起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动是该假说不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郭鹰 《新疆财经》2009,(6):45-49
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市1996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从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对浙江各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区域经济的自发增长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区域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以来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基于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省际农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性β收敛.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同时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新的理论进展和方法再次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条件性β收敛仍然显著存在,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0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就业量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找出适合两者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最为适合。并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劳动部分析,“九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城镇“九五”期间包括农转非、富余人员、上年结转的失业人员共计5400万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就业岗位有3800万。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条件下,要争取到4000万人就业,失业率指标控制在4%。  相似文献   

16.
王铂 《北方经济》2010,(3):64-65
目前,关于国际贸易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关于国际贸易对某个产业的影响研究并不多。本文从工业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先基于S—S定理和放大效应等贸易理论从理论上分析,再通过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包括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固定与随机效应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  相似文献   

17.
王铂 《北方经济》2010,(2):64-65
目前,关于国际贸易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关于国际贸易对某个产业的影响研究并不多.本文从工业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先基于S-S定理和放大效应等贸易理论从理论上分析,再通过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包括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固定与随机效应检验和面板数据同归.  相似文献   

18.
鬲向前 《当代陕西》2002,(11):18-19
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的就业工作负主要责任,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中央从战略高度作出的决策,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特别是当前全国就业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我省属西部欠发达省份,就业压力尤为突出.为了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逐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把控制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优先部署,合理安排,尽快把失业率控制到自然失业率之内,确保我省社会安全,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超荣 《特区经济》2007,(2):241-243
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和多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我国出口、进口、城镇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进口、城镇失业人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同时存在两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口增长是出口增长的原因;进口增长是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我国在制订贸易政策与就业政策时须注意三者的协调,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张肃 《科技和产业》2016,(7):129-133
基于中国城乡居民2002-2013年信息消费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信息消费效应估计的面板协整模型。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FMOLS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信息消费表现为替代效应,而农村居信息消费表现为新增效应;随着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按照由西部、中部、东部的顺序,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新增效应逐渐下降,进而逐渐过渡到替代效应,但随着整体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城镇居民的替代效应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