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商》2016,(5):233-234
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提出,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增强的现实意义重大。当前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法律知识匮乏、基本权利意识薄弱、轻法畏法意识严重、法律信仰度低等问题。本文分别从法治教育主体、农民主动性、法治教育内容以及法治教育环境分析探讨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
法治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因为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契合性:法律演进是优秀道德累积过程;法律合理性要求道德正当性;法律规范本质上是道德集群。法治教育具有单纯道德教育所不具备的实践优势:法的确定性能弥补道德多维性;法的强制性机制能弥补道德强制性的不足;法律培育的公民意识是道德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通过企业信用与法律信用的双重建设,培养全社会的法治与信用意识,进而开发信用消费。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的改变和国家向依法治国目标迈进步伐的加快,程序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为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宪法所确定的一项治国基本原则时,从法治的本质及实现过程看,缺乏完备程序要件的法治是难以有效操作的。同时,法治建设需要通过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加以调整,“程序是法律的生命,程序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程序建设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正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陈艳 《上海商业》2023,(12):188-190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强调了法治保障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法治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法治保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阐述了现有法律体系不足、法律实施以及法治意识和文化培养等法治问题。其次,文章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方案,包括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及法治文化的建设。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润波 《中国报业》2023,(13):180-18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日益完善,法治新闻也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热点话题。完成一篇法治新闻报道,需要充分收集有关案件信息,运用调查采访、资料收集等方法获取事件发生的全貌,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全面性等。法治新闻报道应该积极弘扬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和评价事件,增强公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4,(7)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通过法律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规范,将行政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协调手段、行为方式、步骤和程序法律化,为国家行政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我国行政主体的传统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已不适应21世纪法制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已成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行政管理法制化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怀应 《商场现代化》2010,(10):103-105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2007年决定把万州建设成为重庆市的第二大城市,万州区委、区政府、区级各部门、万州区人民正在为实现500亿万州目标冲刺。建设500亿万州除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城乡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外,着力构建"法治意识创新机制、法治政绩考核机制、法治环境保障机制、司法权威运行机制、法律专家顾问机制",为500亿万州目标早日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本科与后本科:法学教育的转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法律教育现在面临一个很严重的困境,即发展过头,攻读法律专业的人太多。据说法律院校已经超过了五百所,什么学校都设置法律系或者法学院。如此这般,最后的结果——民国的时候就发生过——将会很可怕,法律教育界自己不懂得节制,一味地只是扩大招生规模,名义上是多培养人才,实际上心中有着明显的经济动机,所谓教育产业化,想方设法把教育视为一种赚钱的途径,法律教育的品质逐渐下降,并危及法治建设本身,导致整个社会的巨大危机。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出路之一在于必须整合我们的法律教育模式,那就是,必须大规模压缩法学本科生以及法学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将法律硕士做成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在这个基础上,强化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把法律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法治意识和扎实职业技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8)
<正>前言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是对检察工作者提出的基本执法层面要求。以法律规范为逻辑基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即在法律思维中贯穿以人为本及人权的基本价值,是执法者及其他司法人员必须掌握运用的工作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保障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种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11.
邱莉  李嵩 《致富时代》2010,(4):197-197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时代。“法治”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呼声。“依法治国”被规定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方略。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法治建设缺少民众基础,国内公民没有养成尊重法律和法院解决的习惯。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国影响较深的传统思想。该文将探讨将中庸与我国的法治建设的结合,期望能为我们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已具备制度优势,培育中国跨国公司不仅是中国政府的责任,也是中国企业应承担的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法律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跨国公司培育的重要障碍。这些障碍表现在政府的投资审批中的法治意识、宏观协调制度、监管制度以及企业的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缺乏。因此,中国急需从跨国投资主体、客体和行为三方面规范企业跨国投资,并针对目前我国海外投资法律制度极不健全的状况,建立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和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菲 《消费导刊》2009,(9):139-139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和法律发展的必然,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正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生活的内在要求,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跃仙 《中国市场》2014,(31):56-57
大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不仅是因为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总值的拉动,还因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企业的自主发展可以推动相关法律出台,完善立法;传播平等交易观念,促进社会整体的规则意识、自主意识的产生;壮大社会力量。这些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俨然成为监督腐败的重要阵地,其内在的推动力就是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的权利意识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当前,公民的权利意识已经走向自觉化、纵深化,打破了传统反腐话语权的垄断,但是仍然缺乏系统化的法律规范,缺乏理性认识。因此,需要不断健全网络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民理性参与反腐。  相似文献   

16.
张晨曦 《北方经贸》2010,(1):66-67,70
国际司法制度作为一个继“政治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之后的“法律方法”。其存在与发展一直是处在法律与政治之间的协调之中的,但是,国际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决定了国际社会对于法治的认同,国际司法中的政治因素与法律因素的不断协调也只是一个过程,法律最终会成为缔造国际秩序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从大学生法治理念现状谈起,详细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理念薄弱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中国的法制教育实践提出培育大学生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本土路径,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加深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理念,进而促进高校学生法治化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传统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种延续性意识与信仰。西方法治主义传统可以溯及古希腊罗马,是中世纪独特历史经验的产物。日耳曼人的法哲学是这一传统的新起点,而多元化的政治与法律格局则直接导致法律至上、权力必须受到限制等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基本法,这部法律于1990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5)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强调了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法律信仰简单地讲,就是社会公众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这一"硬件"设施,更需要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我国在法治建设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严重。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成为当今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大学生的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