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据媒体报道,近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已开展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身份信息核实工作,重点核查2007年6月30日之前的账户和非居民身份证开立的银行账户。目前,不同银行对账户采取的措施不同,部分银行将对未核实身份的账户暂停服务。而对一些虚假账户,年底将给予冻结等。早在2011年底,央行就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开展账户核实工作,依法对存款人使用伪造、变造身份证件开立的虚假银行账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透露,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完成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的核实。文章从法理角度对存量的原非实名制下的假名账户实名认证和挂失处理操作进行探讨,以提醒金融机构规范操作,维护客户存款权益。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融》2013,(4):10-10
据3Ns日《新京报》报道,近期,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已开展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身份信息核实工作,重点核查2007年6fi]30~之前的账户和非居民身份证开立的银行账户。据了解,目前不同银行对账户采取的措施不同,部分银行将对未核实身份的账户暂停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政策     
《云南金融》2011,(6):8-8
央行全面启动账户身份核实 据《人民日报》2011年5月5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透露:央行于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分批完成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的核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指出,要加强支付结算体系监督管理,适时适度研究全国存量个人银行存款账户的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问题,会同证券、保险等部门,调研银行账户、保险账户及证券账户落实账户实名制的情况,研究制订金融账户实名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贯彻落实银行结算账户实名制,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保证存量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及代理人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简称账户信息核实)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文件要求,人行嘉峪关市中支高度重视此次账户信息核实工作,及时组织协调辖内各银行机构对账户信息核实工作的具体落实,确保辖区账户信息核实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一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洗钱隐患 (一)客户身份识别技术上存在难点。《办法》规定,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可以出具的证明文件有多种,既可以是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也可以是军人身份证件或者武警身份证件,还可以是港澳台驰区的通行证、户口簿、驾驶执照、护照等,有效证件可谓多种多样。这给商业银行识别客户身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7年5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联网核查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验证居民身份证信息真实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焦点     
《中国信用卡》2010,(5):4-4
央行称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 央行支付结算工作会议日前在海口市召开。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今年将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尽快完成单位账户相关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的收尾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存量个人账户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的试点,完善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加强银行账户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  相似文献   

9.
最近,不少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被自身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莫名“消失”搞得焦头烂额,许多基层工会依法取得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也遭到否认,不能单独开设基本存款账户所困扰,纷纷向上级工会反映在清理核实银行结算账户中所遭遇的困境。按照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清理核实工作的公告》要求,凡2005年7月1日之前开立的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含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应在规定期限内,重新向开户银行提交新版开户申请书,以及相关的证明文件,由人民银行进行账户的清理核实…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现状 自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将我国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四大类.在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银行结算账户按存款人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对各类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罗燕 《金融会计》2008,(6):69-71
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62条规定,金融机构应按年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年检,核实开户资料的真实性,以确定各类账户的合法资格,及时发现“非法”账户和多头开户等现象,保障存款人资金收付活动的正常运行。但据人行永州中支对辖内金融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抽查时发现,大部分基层银行长期未曾开展账户年检工作,造成大量虚假和“休眠”账户存在,既浪费银行资源,又给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逃废债务、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应给予高度重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49.10亿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3169.57万户,占比0.6%;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8.78亿户,占比99.4%。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存款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银行结算账户。在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比例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由于其具备转账结算和个人储蓄账户功能,越来越受社会各界所推广和接受。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存在的问题现行的《人民币账户管理办法》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一、制度方面 (一)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人民银行负责对存款人提交开户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而各金融机构负责对存款人提供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4.
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时,身份证以外的有效证件难以鉴别真伪。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自然人因投资、消费、结算等需要而开立的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存款账户,主要物理载体为银行卡。根据我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相似文献   

15.
<正>2005年5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账户管理系统)全国联网运行后,人总行于2005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人民银行协助司法机关查询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信息有关问题的批复》(银办函[2005]508号)文件,据此文件人民银行各分行及辖内分支机构开始陆续停止向司法机关提供存款人在金融机构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信息的查询(以下简称账户查询)。最初实施的几个月中,由于部分司法机关和人民银行对此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16.
银行账户管理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在经济转轨时期,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对于促进社会信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为配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实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建设全国统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基本存款账户为龙头,存贮存款人的所有银行账户信息,对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的行为,为异常开销户和异常支付交易的监测提供信息,以利于防范逃废债务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7.
存量个人账户核实工作是人民银行落实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遏制犯罪分子通过开立冒名、假名账户从事贪污受贿、偷逃税款、金融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能从根本上保护社会公众合法利益,维护金融稳定。本文针对银行核实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落实实名制和提高存量核实工作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期人民银行肇源县支行对全辖金融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多头开户,逃避监督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个人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不规范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在我省正式运行已有一年半,我省6家金融机构可通过金融网间互联平台直接登录账户管理系统和处理业务。这标志着我省实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结算账户的目标,对各类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可以实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开立和使用账户的行为,防止存款人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套取现金、偷逃税款、逃废债务和洗钱等违法违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绍兴分行陈鑫飙2013年7月29日来稿指出,个人存量账户核实应突出重点,提升质量。笔者建议:一要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加强政策宣传。从“落实账户实名制,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对账户核实工作进行解释,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