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一片"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呼声中,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去带动他人接受我们的游戏规则。众所周知,中国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仅反倾销最大目标国的"宝座',就一口气坐了8年之久,而且至今看不出丝毫"让贤"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国际分工的演进导致贸易比较优势出现新的变化,贸易模式也更加复杂。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贸易平衡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总体平衡。随着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入,贸易失衡也将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结构性失衡。这与两者自由化进程的不对称密切相关。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新视野对于理解贸易平衡、解决贸易失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条款已经过去大半年之久,这一带有典型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政策的实施,对中美贸易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近期,美国相继对华采取的轮胎“特保”措施和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双反”调查,这些既反映了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的状况,也体现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贸易     
哈里 《大经贸》2012,(6):13
换届年中美贸易需谨慎2012年是美国总统的选举年,也是中国的换届年,而选举年的政治环境往往不利于中美之间的贸易  相似文献   

6.
贸易     
《环球供应链》2005,(2):10-10
“中国要老老实实再干十年加工贸易”;中国企业“欠”美反倾销税2亿多。  相似文献   

7.
崔鑫生  郭龙飞  李芳 《财贸经济》2019,40(4):100-115
本文使用能够由企业判断反馈的、具有省域区分度的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测度了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开埠通商历史作为工具变量,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视角,用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各省份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控制关税等因素的情况下,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大幅提升我国各省份的对外贸易;不同地区贸易便利化作用的差异也揭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效果;虽然贸易便利化会带来贸易转移效应,短期抑制省际贸易,但是它能够通过国际贸易促进省际贸易,从而提高国内经济相互融合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巴西的国际服务贸易与贸易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n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 on I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研究了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领域和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带来的影响,指出网络贸易既是对传统贸易的一个挑战,也给传统贸易带来机遇.网络贸易的兴起及发展,必将大大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颜源 《致富时代》2011,(3):154-154
相比较古典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所提倡的“不完全竞争”以及“规模经济报酬递增”思想有更实质的意义,也成为了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制定贸易政策的依据。在战略新贸易政策理论下,促进出口和保护本国市场成为核心。选择战略性产业并适当的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加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海外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收益。传统的贸易余额没有包含对外直接投资收入。本文指出与传统的贸易余额相比,加入对外直接投资净收入的贸易收入余额更能反映当今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国家间的经济利益,用贸易收入余额衡量的美国贸易逆差和中国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中美贸易收入逆差将使中美贸易逆差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享用由其他国家提供的商品与服务.广义地看,这种享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最通常的方式是其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向这一国家输运.这就是现时所定义的、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然而,这种享用还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即这一国家的消费者在他所需要的商品与服务的提供国实现对它们的享用.  相似文献   

13.
贸易强国的目标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家应该为传统制造业的生存保留适当空间。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作为一个发展中周家,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实属不易。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4.16万亿,从全球排名第32位跃居到第一,对外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4.
15.
贸易自由化主张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主线,几乎变成了一个理论教条。但是,贸易保护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可以说,国际贸易就是在贸易自由化主张与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对国际贸易现实变化的创造性回应,是贸易保护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贸易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较.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距离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应采取措施逐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7.
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200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5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次于美国与德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均列世界第三位。我国在实施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以后,外贸总额一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快速的增长。在1980-2003年期间,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14.5%、出口贸易额14.9%、进口贸易额14.1%,均大大高于世界的贸易增长速度。其主要动力来自(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我国拥有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3)外资投资与贸易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贸易体制中性化是贸易自由化的内在要求,但是,中性化并不等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必须包括贸易体制中性化和减少贸易干预两个方面。贸易自由化的实质是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机制,减少对贸易的行政干预是贸易自由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成就来之不易,前路并不平坦。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惟有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广东省外贸确实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贸易安全的问题.文章通过结构风险系数和国内贸易比重等指标对广东省对外贸易安全进行了分析,发现广东省对外贸易确实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贸易地区与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广东省贸易结构缺乏国内市场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