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东 《中国就业》2011,(7):56-57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打工一族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职业期望值更高,物质和精神追求也更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民,但对农村生活有着普遍疏离感,是典型的“农盲”,在融入城市生活中又面临很多困境,产生很多困惑。怎样才能找准他们的人生方位,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20世纪80、90年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打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的20世纪60、70年后的农民工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和诉求,这就导致城市中的用人企业出现招不到员工的情况,从而陷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用工荒"的困境。本文基于对石家庄市新生代农民工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视角下"用工荒"问题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言:大学生过去曾被誉为"天之骄子"。但这些年来,随着扩招和大学门槛的降低,新毕业大学生急剧增加,就业却越来越困难。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父母亲们辛辛苦苦,用一辈子积蓄甚至举债让孩子读书上大学,期望其能"跳出农门"、"出人头地"、"有所出息",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他们毕业后又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学生一下子又成了农民工。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游离在城乡之间。近几年涌现出的这个新群体,被冠以一个错位的称谓:"大学生农民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有关他们背后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群体:他们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毕业后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浮.  相似文献   

5.
李志远 《中国就业》2007,(10):43-45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农民工用他们辛勤的劳动,一方面在外靠打工收入改变了家庭的生活和基本面貌,另一方面每年往老家汇回大量的“劳务收入”,给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外打工的过程中,一部分头脑灵活、眼光敏锐的农民工嗅到了商机,抓住了机遇,用他们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所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和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周海江 《长三角》2011,(5):56-57
如今,80后和90后已成企业用工主体,这些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员工,目前全国约1亿人。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城市易、融入城市难的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和推动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人问题有了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打工,能够有个安身的地方,按时领到工钱,攒够一定数目,回到家乡过安稳日子,这曾是一代农民工打工的要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有了新的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在城市生活,享受城市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冯华  邓圩  宁晶 《乡镇论坛》2011,(30):8-8
来自浙江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不仅成为招工企业的难题,而且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荒”折射出当今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现实困境。相关人士则认为,破解“用工荒”的治本之策。在于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系列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否则,农民工很难几代跳出打工这个圈。  相似文献   

9.
如今,80后和90后已成企业用工主体,这些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员工,目前全国约有1亿人。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城市易、融入城市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10.
李松 《中外企业家》2013,(6Z):229-231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村机械化程度,使农村出现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他们开始去城市打工,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的幸福感并不是很高。农民工的幸福感与他们的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息息相关。笔者主要从社会体制和环境、思想教育和农民工自身等三个方面来讲述如何提高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11,(22):5-5
随着暑假的开始,在城市打工的不少农民工父母都会迎来放假的孩子。这些孩子被称为“小候鸟”,他们年纪虽小,但为了与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团聚,跋山涉水,辗转千里,来到他们向往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第二代农民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用人单位有一部分认为,第二代农民工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敬业精神差。与此同时,他们对工作的踏实程度和对某个企业、某一工作岗位的坚守程度要低,会在各类企业和岗位之间不断摇摆,会在不同的城市中更频繁地流动,不断寻找能够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初,家乡的农民工不断涌向大城市打工,曾宪友所在的省厅机关下属企业招收了大量家乡农民工。几年后,曾宪友发现他们背景离乡,长期在城市游离,结婚生子,住房教育都成了问题。与其让千万农民进城打工,不如到农村投资办企业,让农民不用离乡就当工人,就地工作。这个想法萌生后,他毅然辞掉了省级机关公务员的职务,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来到国家更需要他的地方——农村创业。  相似文献   

14.
近来,新闻媒体不时呼吁,要为农民工改称呼,认为“农民工”的称呼是一种“身份歧视”,不如改为“劳工”或“员工”等。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打工,过去叫“打工仔”、“打工妹”,如今叫“农民工”,这本身并非是身份歧视,就像军人、教师、干部、工人、农民一样的身份不同而已。身份本身不带有歧视性。将农民工改为“劳工”(劳动的工人)、“员工”(企业的员工),这与“农民工”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去掉“农民”二字,也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真正身份。就像军人、教师、干部、工人、农民都可以叫做“公民”一样,但并不能因此改变…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初,家乡的农民工不断涌向大城市打工,曾宪友所在的省厅机关下属企业招收了大量家乡农民工.几年后,曾宪友发现他们背景离乡,长期在城市游离,结婚生子,住房教育都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当前河北省农民工的现状分析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当前河北省农民工达1530多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数量的6%,他们大多集中在建筑行业,比例高达32.7%。众所周知,老一代农民工他们由于受文化程度和"恋乡"情结的影响,他们来城市打工就是以挣钱为目的,他们的愿望较为单  相似文献   

17.
渴望进城     
与十几年、二十年前南下广东打工的父辈相比,他们是截然不同的群体。他们手上没有久握锄头、镰刀留下的老茧,甚至已经不会种地;他们不用背负生活的重担,可以潇洒走他乡;他们听着MP4,聊着手机QQ,习惯了城市生活,他们是典型的80后和90后。因为沿着父辈的足迹赴南粤闯荡,他们也被称作第二代外来工。  相似文献   

18.
何绍辉 《乡镇论坛》2008,(14):24-24
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首选,打工经济也一时成为乡村社会主流的经济形式,大量的农村人口疯狂地涌向热闹、非凡的城市,由此形成当下中国社会结构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农民工。农民工的主体是青年,打工青年于是乎得到了相关研究者相应的“关照”。与此相反,默默地守护着乡村的留守青年却为整个社会和研究者所遮蔽或有意遗忘。那些在乡村的留守青年,他们的生活如何,未来何在?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留守青年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刘永强 《活力》2006,(5):194-194
农民进城本是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服务,可是由于某些体制问题使得农民工的处境相当艰难,导致社会犯罪率等问题不断上升,我们将其统称为“农民工问题”。他们是农民户口,但他们又从事着非农产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人城市的生活。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怀揣"城市梦",渴望成为城市居民,然而当前体制阻碍了他们的进城脚步,这不仅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其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爱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横亘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路上的障碍终将清除,其"进城梦"终会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