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符合低碳、"两型"要求的低碳旅游产品体系,充实旅游产品要素低碳内涵,近期重点培育自行车骑行体验之旅、生态漂流探险之旅、森林休闲度假之旅、地质科考探险之旅、温泉养生休闲之旅、乡村观光体验之旅、拓展训练之旅等7个低碳旅游精品,积极策划壶瓶山湖南屋脊生态漂流、张家界森林公园、红石林地质探险、灰汤温泉城、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国银都"工业观光、坐龙峡探险、军规训练营地等8个低碳旅游重点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2.
柳州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成为现代旅游业中新的亮点。柳州市虽然拥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但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推进柳州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柳州市市旅游业日趋走向成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熊剑平  刘承良  袁俊 《经济地理》2006,26(2):340-345
网络经济时代到来,旅游信息成为行业重要战略资源,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旅游业信息化提供主要支持。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当前最热旅游活动之一,具有广阔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以国内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为案例,从网络建设角度,分析比较得出国内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式滞后。针对电子商务网络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设计进行理论归纳,以期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重要补充,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产物。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发展潜力极大。近年来,在全国乡村旅游业繁盛发展的大环境下,辽宁省宽甸县的乡村旅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宽甸县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提出宽甸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日本经济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出境前往日本旅游的人数和次数显著增加。主要介绍日本旅游的背景知识,同时讲述日本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及机遇和挑战,针对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为出境旅游和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玲强  祝勤玫 《经济论坛》2010,(11):160-161
温泉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依托我国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温泉旅游开发的模式,温泉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本文对国内现有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梳理、归类,提出建设差异化温泉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广东旅游业在全国起步最早,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对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推动性作用.在乡村旅游方面,也有一些成效、特色和思考.乡村旅游开发对于广东建设旅游强省有着重大的意义,虽然广东乡村旅游在近十几年发展迅速,但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滞后或是实践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待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广东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广东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重点在于对当地文化的深层开发和挖掘,并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一种高品质的旅游方式。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低碳旅游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具体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低碳旅游的思想非常切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低碳旅游,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是在低碳旅游和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乡村旅游环境,实现游客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赢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旅游业要大力发展海滨、海岛、山地度假旅游,使观光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为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其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应定位于“以国内度假旅游客源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周边、近程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国际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以海滨、海岛、温泉、山地度假为特色;度假旅游接待设施要以中档消费水平为主,兼顾高档和低档;搞好度假旅游综合环境,完善城市、度假区的软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网络形象对旅游业的影响日益凸显.通过对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对乡村旅游网络形象的概念和组成要素、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对国内研究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空间,西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但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总体较差,恶劣的水和环境卫生条件成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困难和障碍。水和环境卫生改善在乡村旅游中具有重要作用,陕西省典型个案研究表明,良好的水和环境卫生条件是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推进旅游规模化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将水和环境卫生改善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都江堰统筹城乡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乡村旅游正面临着由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从推进都江堰乡村旅游业国际化的角度出发,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都江堰乡村旅游业发展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都江堰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策略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邱瑛 《经济研究导刊》2014,(5):84-85,113
辽宁省作为全国温泉资源大省之一,温泉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展温泉文化旅游的现实基础。然而,尽管温泉文化旅游在辽宁省旅游整体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其发展并不成熟,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辽宁省温泉文化旅游的做大做强。只有正确认识、合理配置、科学开发温泉文化资源,促进辽宁省温泉文化旅游发展,推动辽宁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才能保障辽宁省温泉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勇  赵蕾  宋鸿  郭清霞  刘名俭 《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一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理顺并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对以往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乡村旅游考察调研体会,总结出四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乡村旅游在增加乡村地区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呼和浩特市历史悠久,文化类型多样,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呼和浩特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休闲消费需求旺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温泉旅游是以体验温泉文化、感悟温泉精神为主题,以享受温泉保健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形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温泉对人体的特殊保健作用和旅游价值,各地的温泉旅游热蓬勃兴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其辐射力和牵动力凸显,给温泉地带来巨大商机。学习借鉴日韩温泉旅游产业开发经验,对国内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活动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旅游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体现形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安全中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乡村旅游地资源丰富,风光宜人,但是在乡村旅游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政府规制,乡村旅游的安全存在着很多隐患。通过对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的实证调查研究,运用统计软件分析获得的数据,得到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的量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哈尔滨虽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强大的都市环境依托、浓郁的黑土民俗文化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地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核心优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支撑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桃花江旅游区作为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之一,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基于对桃花江旅游区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调查,深入分析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优势,提出了乡村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对策,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的发展肩负着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促进乡村脱贫致富的双重责任,为了解发展乡村旅游是否真正使当地社区居民获益,了解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吉林孟佳村朱雀山滑雪场、五家山滑雪场为例,试图指出当地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以及其态度形成的原因,以期为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