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当前,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探究较多,课程思政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教学、主题班会、基础思政课程等方面。为充分发挥高职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立足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规律,厘清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逻辑,真正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成人与成才相融合。新经济浪潮影响下,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迭代,旅游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业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互联网思维、商科思维背景下旅游教育多学科融合发展。因此,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发展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亟需优化和提升。特别是在旅游实践课程中需重点突出课程思政教育,把“宾客至上、服务至诚”的旅游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2,(1)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课程价值聚焦、课程思政与实践元素的结合、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德育培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建设,需要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力求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意识形态教育复杂性的体现,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前提。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要素及教育理念无法有效衔接,与专业课程无法有效协同,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效果。高校应通过构建课程思政自上而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常态化师资互动、促进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协同育人、健全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机制四方面,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美展现出来,培育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1,(1)
在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中劳动教育回归的背景下,从高职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当下高职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耦合性。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相应对策,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中,融合协同育人,树立劳动意识,筑牢高职人才培养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担负着为装备制造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应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以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施“四个结合”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改革六个方面,探索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和资源体系建设模式,实现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6.
谢婷婷  李晓琴 《经济师》2024,(3):225-226+231
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金融工程综合实验》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文章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发挥教学团队集体智慧,形成育人合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按照“一体两翼”梳理教学内容,开展“党建+课程思政”模式,从红色金融、建疆稳疆英模、金融时事和行业名家事迹等方面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金融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元素库,形成了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结合、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结合的《金融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相关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创新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多元主体、多渠道、多维度协同创新,既符合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也契合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协同创新的必要性,结合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困境,提出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及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和难点进行剖析,立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提出牢固树立“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科学构建“四联四通”的育人格局,有效赋予课程思政改革新动能,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产教融合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逻辑主线,如何更好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落实课程思政任务,是国家赋予各高校的使命,也是各高校应积极探索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思政的特点和困境,提出产教融合各主体应牢固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共建共享思政资源库,多措并举建设优秀师资队伍,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和监督作用,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探索出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为各高校如何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经济师》2023,(9):172-17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德、识、能”三位一体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为实现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驾护航。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提出“三教”改革视域下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四融合”对策,为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3)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协同建设、协同育人的根本方向。文章以近年来高校学生精神相对颓废及会计实践中舞弊造假为背景,旨在说明高校在"教"与"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以德育人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文章从会计职业内涵、现状等方面出发,探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希望能为构建会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21,(1)
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由现在的时代环境决定的。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推动着思政教学的改革,主张思政教育在所有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为此,文章针对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意义以及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经济师》2023,(8):178-179
教育部印发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的指导纲领,提出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搭建招聘与配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思政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学教辩做导结思”教学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是大思政背景下协同育人的重要指导方针,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更是育人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理念和实践的共通性和互进性,通过内在关联逻辑的明晰,探索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将其二者的理念价值、能力提升、育人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其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能力,在劳动中全面提升其自身综合素养,在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中,将有利于大学生拥有更好的职业素养和劳动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应该顺应潮流,努力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晁洁  龚航 《经济师》2023,(10):153-155
“大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课程和必然要求,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的载体。高校要全面贯彻并落实中央“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文章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协同育人模式,并对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达到好的育人成效,持续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校铸魂育人方面意义重大,要积极探索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弘扬新时代意蕴,结合时代发展挖掘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完善课内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等举措,打造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育人机制和育人平台,实现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以近八年中国知网收录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文献为统计样本,从期刊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聚类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态势。结果表明,2016年后课程思政改革研究成果显著,发文量增长迅速;研究学者和机构众多,但多为独立研究,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研究热点集中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机构多是高职院校,与人文教育类课程结合更紧密,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较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较为复杂且不受时空限制,必然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他们的价值引领尤为必要。通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辨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诉求,思考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