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以钢渣的乙酸浸出液为试验原料,采用碳酸化方式对CO2进行固定,同时再生部分乙酸。试验结果表明,溶液pH为8.0,固碳温度为55℃,转化时间为3 h,CO2流量为5 mL/min时,碳酸化转化率最高。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a转化率达98.38%,Mg转化率为23.61%,固碳后液循环浸出钢渣,可节约37.78%乙酸,固碳产物的主要成分为CaCO3,品位为96.88%。该工艺成本低,试剂消耗少,具有一定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细菌冶金技术用于处理低品位的尾矿,可有效溶解矿石中的镍元素。本试验选用矿坑中的菌种作为原始菌种进行培养,考察pH和温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尾矿池浸模拟堆浸,对比不同固液比的细菌浸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最佳pH为2,最佳温度为30℃,此时细菌浓度可达4.6×108个/mL。经尾矿池浸模拟,固液比分别为30%、40%和50%时,镍的浸出率分别为80.0%、76.2%、63.9%,浸出渣的镍品位分别为0.026%、0.031%、0.047%。细菌冶金技术对尾矿有很好的浸出效果,可以解决尾矿长期堆存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以大洋锰钴氧化物资源及多金属软泥为原料进行了常压酸浸的条件试验研究。通过对配矿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粒度条件因素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优化条件。即:在搅拌转速300rpm,配矿比1∶0.3,粒度-0.074 mm占28.34%,液固比(L/S)3∶1 m L/g,硫酸用量0.6倍,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80℃条件下,Ni、Co、Cu、Mn、Fe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9.44%、99.17%、53.02%、99.62%、38.34%。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分银炉产出的铋冶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NaCl-H_2SO_4体系浸出进行铋和铜的综合回收试验研究,考察了药剂用量、水解pH值等对铋和铜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aCl-H_2SO_4浸出体系可以有效回收铋冶炼渣中的有价元素,所得产物中铋和铜的回收率均达到90%。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某含钴黄铁矿为原料,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来回收钴。其间通过试验对焙烧添加剂用量、焙烧温度、浸出酸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添加剂采用9%硫酸钠,焙烧时间为3 h,浸出液固比为3,浸出溶液为30 g/L硫酸,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为5 h,最终得到的钴浸出率为89.35%。  相似文献   

6.
主要考察碱性硫化钠体系浸出高锑金精矿过程中金和锑的浸出行为,探讨浸出条件对金和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目的是在保证锑浸出率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金的浸出。试验研究表明,平衡金和锑的得失,在浸出温度50℃、时间1 h、液固比2∶1、硫化钠100 g/L、氢氧化钠10 g/L条件下,锑的浸出率可达91%左右;但同时金的浸出率也达到9%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地下水中K、Na、Ca、Mg、Fe、Si(H2SiO3)和S(SO42-)7个元素。结果表明,ICP-AES可以同时测定地下水中K、Na、Ca、Mg、Fe、Si(H2SiO3)和S(SO42-)7个元素,实验回收率98.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0.90%(n=10),检出限0.0067~0.13mg/L。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高铜低铁硫化铜精矿,本文开展预浸出-焙烧-酸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铜精矿在硫酸用量0.35 t/t矿、温度28℃、浸出时间2.0 h、液固比2:1的条件下预浸出,预浸渣率为75%;主要元素铜浸出率为29.62%,钴浸出率为40.00%,铁浸出率为45.45%,镁浸出率为16.21%;酸浸渣硫含量为13.67%...  相似文献   

9.
以高锑高砷原料生产锑白,生产精炼除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锑砷的锑碱渣物料。通过分析锑碱渣中锑和砷的存在形式,研究液固比、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反应时间四个因素对砷锑分离影响,在液固比5:1、反应温度80℃、搅拌速率250 r/min、反应时间60 min下,使用清水浸出锑碱渣中砷、锑,砷浸出率可以达到99%,锑富集品位为34.42%。  相似文献   

10.
陶粒窑以重金属类污泥原料,协同利用铝灰,通过高温烧结制备高性能陶粒,这是实现二次铝灰无害化与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二次铝灰中的氟具有毒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氟化物的转化规律。试验借助离子色谱、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X射线荧光(X-Ray Fluorescence,XRF),研究陶粒窑重金属类污泥协同利用铝灰制备高性能陶粒时氟的转化规律。研究发现,提高焙烧时间、含重金属污泥与二次铝灰配比及焙烧温度,可以使二次铝灰中的氟更多地转移到尾气中;延长浸出时间,提高浸出温度,增大液固比,有助于减少陶粒的氟含量。最优烧结条件为物料配比20%、烧结温度1 100℃、烧结时间20 min,最优浸出条件为烧结成品陶粒液固比5∶1、浸出温度35℃、浸出时间60 min。在最优条件下烧结及浸出后,二次铝灰中,43.94%的氟转化为气态,23.69%的氟转移至浸出液,32.37%的氟则残留在浸出渣中。因此,适当调控焙烧参数和浸出条件可以影响高温下氟的迁移和转化行为,这对于提高二次铝灰处理效率和降低氟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氧化铜矿进行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物相分析显示,该氧化铜矿中铜主要以孔雀石、蓝铜矿形式存在,共占矿石中总铜量的93%。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常温、硫酸用量100 kg/t矿、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矿石粒度小于200μm占比80%的条件下,Cu浸出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氧化铜矿进行了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浸出温度、硫酸用量、浸出时间、矿石粒度对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硫酸用量180 kg酸/t矿,浸出时间2 h,液固比2/1,矿石粒度-200目占比约70%的条件下,Cu浸出率约82%,浸出液含Cu约17 g/L,浸出终点酸度约10 g/L,满足后续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某铀矿床是我国首个采用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的砂岩型铀矿床,已酸法地浸开采近30年。为减轻退役负担,提高铀资源回收率,本文以该矿床老采区矿石为对象,开展了室内强化浸出试验,浸出试验条件SO_4~(2-)15 g/L、Fe~(3+)1.5 g/L、H_2SO_4 2.5 g/L、液固比2:1。两轮强化浸出试验中,浸出液铀浓度最高为0.099g/L,对应浸出率为77.4%。结果表明,虽然经过长时间的酸法地浸,研究矿石整体铀品位不高,但矿石中仍有一部分铀资源可经强化浸出处理后浸出。试验结果证明,地浸矿山退役前进行强化浸出或二次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燃煤电厂副产物脱硫石膏和污泥在雨水中或作为固体废弃物加工过程中,吸附的痕量元素会再次进入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选取安徽省3个典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机组,通过欧洲共同体标准物质局(BCR)逐级提取法测定脱硫污泥和石膏中Cr、As、Cd和Pb的赋存形态,应用标准毒性浸出程序法(TCLP)对脱硫石膏的浸出毒性进行测定,分析脱硫副产物中Cr、As、Cd和Pb的潜在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污泥中4种元素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脱硫石膏;脱硫石膏中Cr和As稳定性高,Cd和Pb元素有效态占比大于50%,迁移能力强,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脱硫污泥中Cr、Cd和As的迁移能力较强,环境风险较高,其中Cr在氧化环境中不稳定,Cd在酸性环境中更易浸出,As在氧化和还原环境中均不稳定;pH和固液比对石膏中重金属浸出有重要影响,不同元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b、Cr和As浸出率随着pH的降低而增大,随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达到平衡;Cd的最大浸出率低于其他3种元素,浸出率与pH和固液比的相关性较弱,在pH为4.47时,浸出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脱硫副产物处置及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刚果(金)铜钴矿氧化程度高、硅含量高的特点,以卢本巴希某铜钴矿为研究对象,本文开展了常温硫酸体系SO_2还原浸出试验研究,并通过物相分析,考察了浸渣中Cu、Co的损失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粒度-0.074 mm占68.93%、液固比3:1、终点pH值为1.5、SO2用量8 kg/t矿、常温浸出5h优化条件下,硫酸消耗42kg/t矿,铜、钴浸出率分别达94.6%和78.9%。浸渣中铜主要赋存在铜蓝、褐铁矿及脉石中,钴主要赋存于脉石和褐铁矿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开展碲化铜渣快速处理生产二氧化碲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初始浓度为120 g/L,液固比为3∶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 h时,经逆流二次浸出,碲总浸出率可达90%。碱浸液通过酸碱中和沉碲,碲沉淀率达99.9%,生产出的二氧化碲产品平均纯度为95%。该工艺路线流程短,操作简单,可以实现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并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无须增加设备投资,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石化工业产生大量的以氧化铝为载体而失效的催化剂,本文采用钠化焙烧-浸出工艺研究了铝基废料中铝、钒和钼的浸出率,并对浸出渣进行二次浸出,研究镍钴浸出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铝、钒和钼的浸出率分别达97%、99.2%、99.8%。镍钴渣的富集物通过硫酸浸出可使镍和钴完全浸出。  相似文献   

18.
《中亚信息》2005,(8):48-48
食品类NaCl、Mg、Ba、水分、灰分、As、Pb、Cu、Zn、Mn、Cd、Sn、Hg、F、有效元素(K、Na、Ca、Mg、P、Fe等多种元素)、蛋白质、脂肪、还原糖、蔗糖、淀粉、粗纤维、六六六、滴滴涕、有机农残、黄曲霉素B1、B2、G1、G2、苯并芘、糖精钠、山梨酸、苯甲酸、BHA、BHT、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着色剂、氰化物、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铜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砷滤饼进行了加压浸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砷滤饼以白烟尘浸出液为溶剂,控制反应条件为温度85~140 ℃、硫酸酸度80~150 g/L、氧压0.9~1.2 MPa、液固比9∶1~11∶1、时间3~4 h,浸出效果较好,砷、铼的浸出率均可达到95%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国外某氧化铜矿床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硫酸酸浸工艺,考察浸出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硫酸消耗、磨矿粒度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浸出条件。研究表明,提高浸出温度和酸矿比,混合矿Cu浸出率有所提高,但是增幅较小,同时杂质Fe浸出率增大。浸出温度升高,酸耗相应增大。因此,推荐室温下浸出,酸矿比130 kg/t,浸出时间2 h,此时Cu浸出率约为92%。此外,矿石粒度对Cu的浸出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