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必须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改变农村生产关系才能解决农民问题。他们这些看法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农民问题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中国化,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在中国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利益问题的思想,对于今天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潘敏 《辽宁经济》2004,(11):37-37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过去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现今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角度提出部分观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做了深入考察和研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在革命时期是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是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认识到土地问题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在革命实践中,依据革命基础和斗争力量的变化,对土地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本文对其调整背景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维海 《乡镇经济》2006,(3):5-7,28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民现代化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翼 《乡镇经济》2008,24(7):106-1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对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备件下的农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11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和中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在实践中形成了尊重农民、引导农民、解放农民、依靠农民的根本态度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程长羽 《乡镇经济》2009,25(8):24-27
新农村,不止是刷墙、安电、铺路、修厕所,更在于农民社会主义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于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文章以保定市白沟镇为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本文运用木桶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两者是相互联系,互动发展的。现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王庆锋 《特区经济》2012,(5):163-16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宁夏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是宁夏发展区域经济、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对宁夏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移民村庄建设型和农民三流向转移与住房分阶段置换型两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宁夏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中,有的是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有的则属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为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政府必须主导新农村建设,也只有依靠政府的协调才能得以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蒋淑晴 《特区经济》2007,216(1):136-137
本文立足农民,分析了农民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我国以往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许多侵害农民利益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和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使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获得强大而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资本所蕴涵的参与网络有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信任社会资本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农民合作与生产发展;互惠规范这种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新农村的团结互助和乡风文明的发展,从社会资本的角度重新认识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斌宁 《特区经济》2008,(9):180-181
农村信息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县级政府应增强创新意识,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应用、工作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兴农"服务工作在农村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和技术提升上的新突破,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更上一台阶。以广东省山区县德庆为例,分析其如何创新信息化服务手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8,(7):163-16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造成失业农民的增多,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本文从分析失业农民的原因出发,阐述解决失业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将失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海飞  洪英 《乡镇经济》2009,25(1):8-1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责任田里盖起了洋楼,这样无疑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也降低了农产品产量,使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菜篮子”工程成了大问题。为了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对农业的规模经营,政府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包含了建设农村集居点的内容。文章阐述了在农村集居点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并给出了相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语境中区域高校的角色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虎林 《乡镇经济》2008,24(7):19-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华民族21世纪的宏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谋划和参与。区域高校毗邻广袤的农村,以立足地方为办学定位和特色,具有多种资源优势和地利之便,因而可以便捷、经济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知识、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并引领农民兄弟进入文明和谐的思想、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