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沪铜期货价格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日益显著,沪铜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宏观经济因素、汇率因素、现货价格、相关市场、相关商品等。研究表明,沪铜期货价格受到3月LME铜期货价格、美元指数及沪铜现货价格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夏磊  张运涛 《环球供应链》2005,(11):102-105
国际石化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和国内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带来的巨大货量,给国内化工物流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面临已经本地化的国际化工物流企业的贴身紧逼,本土物流企业还不能过度乐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王蓓 《农机市场》2006,(7):29-29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给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行业信息与合作机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和华星集团农机有限公司积极筹备各种国外先进农机产品在国内的推介。以及国内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商务洽谈活动。  相似文献   

4.
《商》2015,(3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铜的行业市场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将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情况,而期货市场上的铜价格对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以上海期货市场的沪铜连续指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伦铜价格、现货价格、PPI、PMI、美元指数等相关宏观经济因素在2011年至2014年的月度数据,采用ADF单位根方法检验其平稳性,并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结论,结果反映伦铜价格、铜的现价以及PMI指数对沪铜期货的价格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高尚 《中国市场》2013,(34):147-148
受近年来铜价整体走高以及国内旺盛需求的刺激,国内铜冶炼行业开始疯狂扩张,加上国际财团对铜矿资源的垄断,致使国际市场铜精矿加工费维持低位运行,国内铜冶炼企业利润降低甚至亏损,生存状况堪忧。因此,加强铜精矿市场调查分析、做好进口铜精矿采购以及探索适合金隆公司的原料进口采购新模式、新思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从主要依赖国际循环转变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加坡的经验对我国构建、完善新发展格局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的营商环境还需要优化,产业发展水平还需要提升,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法律制度还需要健全,研究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我国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重视研究与创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7.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53-54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铜价持续上涨,我国铜冶炼行业投资增幅过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遏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铜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加,作为第一消费大国和纯进口大国,铜价大幅上涨。我国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库存的减少、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波动、用铜行业发展趋势变化、生产成本降低、投机者的热情、石油等相关商品的价格波动、汇率、进出口政策和替代产品制约铜材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我国铜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形成反映我国铜产品供求关系,且能被国际市场认可的铜价。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铜行业市场 (一)铜金属价格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金属价格一路下跌,铜金属价格更是跌破3000美元/吨大关,经过几年的震荡调整,铜金属价格逐步回升,目前稳定在6500-7000美元/吨左右的水平。铜作为与各国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金属原材料,在建筑领域、机械制造领域及电力等相关产业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李树 《商业研究》2001,(1):118-1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对接,国内新兴企业和国升的竞争厂商纷纷进入市场,世界经济已进入“超强竞争”时代。速度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企业既是挑战同时又给企业带来机遇。企业应如何调整自身结构,采取适宜的对策,构建起提速机制以适应速度经济时代的“超强竞争”。是当前企业领导者搞好企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经济增速放缓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并行,不少国内企业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经营困难,但同样也给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带来了较好的并购机会。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企业并购,选择何种并购方式、采用何种估价模型,都成了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并购市场的现状和相关并购知识的探析,提出了有效推进并购活动所需关注的几大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12.
黄权伟 《商场现代化》2005,(12):319-320
在国际技术引进中,发达国家的公司常凭借其各种优势,把大量的限制性条款强加给我国企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国际技术引进中的限制性条款的概念和实质入手,介绍了各国及国际组织对限制性条款的法律规制,对我国有关限制性条款的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子嫣 《商场现代化》2023,(10):174-176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各企业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对于税务审计来说,是现阶段各企业经济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是有效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督企业的日常运行。此外,税务审计的基本标准同样也是各企业税务管理和风险规范的准则。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就税务审计在企业税务管理的价值与运用展开分析和论述,希望以此可以给广大相关工作者以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从企业外部看,我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走向世界,可以由原来的单一国际投资,转变为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共存,而投资风险也与日俱增;入世后,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外国金融业将带来许多金融服务项目,因此企业可以在国内、国外及民间融资,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从企业内部看,入世后,国内市场与国际接轨,必然形成竞争平台全球化的特点。因此,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应尽快熟知WTO的相关协议,从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中走出来,顺应新形势,分析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加强财务分析,努力做到防…  相似文献   

15.
刘冲 《市场论坛》2004,(7):79-80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环境呈现动态发展趋势,这给在竞争中取胜?本着重从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调整进行探讨企业的经营战略实施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企业如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和国际铜价的不断上涨,市场对期铜“反向套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不少学者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角度对铜期货市场上在境外卖出境内买入的行为进行了探讨。本文在此从反向套利的概念、其产生的原因等角度讨论反向套利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欢迎读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按]  相似文献   

19.
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第一讲 跨国并购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