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保持矿区的稳定,可以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矿区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矿山经济转型,有利于推动矿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
宿瑞华  李新春 《经济师》2005,(1):272-272,286
衰退矿区要实现再发展就必须着眼于新的投资目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选择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利用自身优势,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衰退矿区自身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对衰退矿区再发展战略选择量化分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殿军 《技术经济》2001,20(2):40-43
0引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自 1992年 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 1世纪议程》等文件后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环发大会倡议 ,于 1994年 3月发表了《中国 2 1世纪议程———中国 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 ,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并对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本文就矿区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谈一些个人的看法。1、矿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刚刚开发的巨野矿区在产业协同发展、就业协同发展、煤炭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巨野矿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矿区静脉产业是静脉产业发展的新领域,研究矿区静脉产业现状与特征对于了解我国矿区静脉的发展历程,探索适合我国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矿区静脉产业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对协同创新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统筹考虑枯竭型矿区特点,对矿区资源进行了重组分类。通过研究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协同创新资源开发策略,明确了创新主体与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关系,构建了协同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可为煤炭企业枯竭型矿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围绕一定的目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角度出发,全面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作用,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作为约束定量分析的框架为基本准则,对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对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文章论述了矿区地质环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及发展法律体系、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煤炭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链是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骨架,是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决定整个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作为同煤集团"十二五"规划中五大循环经济园区之一的轩岗矿区,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尤为重要。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了轩岗矿区生态产业链构建的优势与可行性,探讨了矿区生态产业链构建的原则和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轩岗矿区生态产业链,并进一步提出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海春 《经济论坛》2009,(13):40-42
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对矿产资源持续大规模的勘探开采,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区环境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矿区土地复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目前在矿区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矿区土地复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mountainous areas (mountain, plateau and hilly area ) cover than 85% of total land territory of China.Nature and humanity in very mountainous ares has its own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uniainous areas, optimizing man-land system, and adopting and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corresponding economic modes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with multi-functions of economy, ecalogy, culture and society to chararacterize production content, mode of production.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only helpful to econonty, society and ecological value and is of great aesthetic value,but also solve the techn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subject of starting undertaking to finally transform the regional resource advantage of the mountainous area into the advantage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get rid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nderdeveloped economy and abundant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 area for example to show that it'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regional distribution,variety structure and qual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新特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颖  邓子纲 《经济地理》2008,28(3):380-383
长株潭城市群在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应该着力探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逐步消除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实现长株潭新特区的资源整合。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框架内,以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群来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国家战略并形成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建设低碳城市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但总体看来,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缺少对特定城市特色功能定位的关注。而客观上,低碳经济却要求各区域按照特色条件探索特色发展道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主要结合对临港新城特色功能定位的分析,初步探索既反映低碳经济发展共性要求,又体现临港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独特定位的低碳城市实践区指标体系构建框架,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指标体系在引领、规范和调控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认为,适应临港以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化新城区为主要功能定位的特色要求,从低碳能源、低碳研发、低碳制造、低碳物流和低碳社区等五个领域,构建低碳城市实践区评价体系是合适的,这也表明,适应城市特色功能定位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刘小鹏  米文宝 《经济地理》2002,22(3):327-330,350
通过分析银川市20世纪90年代城市住区居民住房,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设施、住区环境等城市住区特征及与全国668个设市城市平均水平的比较,指出银川市城市住区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代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为达到可持续的人居目标,文章提出了创建一种人文的,高技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银川市城市独特风貌和城市文化的城市住区发展模式及其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地域文明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环渤海地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环渤海地域文明资源利用的理论依据(环境文明规、资源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现和生态经济观),提出了作为环渤海地域文明资源利用战略途径和基本对策的“五个体系”,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资源节约型的工业生产体系,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体系、集约型的经济增长体系和环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沈满洪 《经济地理》2004,24(5):592-595,613
由于转塘地区处于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的区位条件和与此相对应的产业政策,现已沦为杭州市近郊乡镇中的“经济洼地”。转塘地区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可有:“生态补偿”、“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投资热土”四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并行工程的可持续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导致极度的物耗和污染,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本文从并行工程的角度,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并行地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可持续生产性因素和可持续生产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汪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66-167,261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通过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提出资源型城市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持续使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比较了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阜新为例,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结构畸形、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以及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克服资源、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通过经济政策、生态化改造、市场需求拉动等手段,加快城市转型步伐,促进经济多元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只依靠数量的增加显然不能满足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该是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广西的2004-2009年对外贸易进行了可持续进行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