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物理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与老师都觉得难以承受,怎样让学习任务按时完成又能让学生顺利的接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芳 《魅力中国》2013,(25):254-254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我觉得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的准确、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语文的课堂艺术;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让提问成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说的人;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它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3.
孙静 《西部大开发》2011,(12):34-34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在学校的直接教育者,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又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只要班主任老师善于赞美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有一颗感恩之心,那么你定会觉得班主任工作干起来轻松而富有趣味。  相似文献   

4.
张金良 《魅力中国》2013,(13):226-226
一个个年轻的梦,从这里开始起飞。从母校走出的艺术人才,用精湛的技艺舞动激情,用青春的心灵放飞梦想,让鲜花围聚,让掌声不息,让奖杯闪亮,让辉煌与奇迹在成功的舞台上一次次呈现!音乐,是大家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课也应该是学生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还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曾经我被学生气得大哭一场,觉得这些学生真是不可救药。可是渐渐的,他们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终于决定下工夫,不放过每个学生,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集体合作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也没有辜负我对他们的一片期望。在多年的课堂器乐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相似文献   

5.
袁丽丽 《魅力中国》2014,(15):207-207
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让很多学生恨得牙痒痒:下笔时无话可说,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挤,老师讲的作文方法可谓简单,可学生做起来落不到实处。那么,面对作文,我们真的就只有束手就擒、甘拜下风了吗?其实,在平实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以实用的方法,让学生有话可说,作文逐步提高,作文教学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出台,变相体罚、骚扰学生、收受财物、有偿补课等"师德红线",横亘在人们面前。它像条高压线,令教师们褒贬不一,有的觉得是一种侮辱,有的觉得尴尬,有的冷眼旁观。规则总是给差的人制定的。"师德红线"是为少数人准备的,制定出来并非是让老师受辱的,因为大多数老师并没有这样做。好老师依然是好老师,不好的老师因为有了这个才会有约束。"师德红线"的处理方式,之所以让老师们纠结,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无量化过程,一旦没有量化,就会让老师觉得受到束缚,一旦束缚就会患得患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师德红线"规定不准收受学生财物。收受财物,质和量如何界定?难道,学生送一束鲜花也不行?面对这一模糊的标准,教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课很多学生都觉得很枯燥乏味,“听不懂”, 一提留作业他们都“头大”。做作业也是门值得研究的话题。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老师不但要把教学任务完成而且需要“解惑”。让学生懂得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回答问题。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使学生对作业不再厌烦、不觉得是负担。变成“开淖习”“快乐成长”。以下是我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张智成 《魅力中国》2013,(16):152-152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几乎每一个从CCER毕业的学生都能对林毅夫教授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很自信地从容道来,就像每一个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都会对人力资本、理性预期稔熟在胸一样。作为林老师众多学生当中的一个,我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对林老师的思想观点与方法论已完全了然于心,以致于为了赶  相似文献   

10.
聂晓 《魅力中国》2010,(3):195-195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教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死记那些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数学的原型。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改进中职语文的课外作业,设计开放、有个性、富有创造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动中求知”,为学生多种智能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所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差,他们对学习无兴趣,尤其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敬而远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努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作业结合起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叶绍芬 《魅力中国》2014,(2):249-249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能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激活英语课堂的活力,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是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沉闷的、有限的课堂上“动”起来,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双赢呢?联系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我们山区学生的学情,我选用例句作为突破口,因为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什么?     
<正>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吴燕辉老师:"幸福就是,我爱我的学生,他们也爱我。"徐贤平老师:"幸福就是学会知足,懂得珍惜。"王代乐老师:"幸福就是下课后,有心情去悠闲地喝杯茶。"高薏涵老师:"幸福就是我有健康的身体,我能在上班时看到我的学生。"黄莹老师:"幸福就是我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我的影响,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唐田怡老师:"老师的幸福,一部分源于自身的能力得到学生的认可,一部分源于自身的道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  相似文献   

14.
张均波 《魅力中国》2009,(17):147-147
从大学毕业到如今,我从事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有十余年了,虽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每次登上讲台,又觉得有些彷徨。不为别的,只为学生。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真正增长学识呢?现将我的一些教学心得与您交  相似文献   

15.
刘建军 《魅力中国》2010,(7X):124-124
<正>对于高中物理课,不少学生都认为,上课都能听得懂,下课就是不会做;也常常听到有些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不明白,解题时不是死搬硬套,就是张冠李戴。我觉得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创设好问题情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致教学效  相似文献   

16.
尚建敏 《魅力中国》2014,(5):232-232
文字浸润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文学涵养了一辈辈人的情操。但长期以来,不少的学生畏惧,甚至讨厌写作文,其根源在于对作文缺乏兴趣。针对学生写作实际,我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水平。下面是我粗浅的做法。首先,我认为写作得让学生有成功感教育不等于爱,但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在作文上也是如此。他写出作文来,教师对此不置可否,不赞扬也不批评。学生也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去做。教师要及时发现作文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也要及时表扬。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得到肯定他会“不顾一切”走向成功。比如一个学生写道:清照在这氤氲的香气里彷徨着,心该归向何方?这里氤氲用的好,我趁机说:“你的词汇量很丰富,老师期待下一回有更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洪华蕊 《魅力中国》2014,(1):233-233
从事了几年的教育工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让笔者头疼的一件事,看了王显文老师的《谁的眼泪在飞》之后,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让学生动起来,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艳丽 《魅力中国》2010,(25):266-266
“俺班下一节是语文课.”请听:“我得趁语文课赶紧睡一觉,我得借本小说看,我得听mp3,我得把上节课的数学题做完……这就是语文课下听到的学生的真实的声音。这些话让语文老师听起来真的倍觉寒心,这就是语文课吗?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吃惊了,震撼了,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想尽办法,不仅让学生重新爱上语文课,而且要做到对语文“爱你不是两三天,而是永远,永远……”  相似文献   

19.
卢朋云 《魅力中国》2010,(14):233-233
现代诗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部分。分析现代诗一般侧重于抓住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可是现代诗中的意象往往不像古诗那样鲜明化、固定化,而是相对灵活多变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意象去体会作者情感昵?我个人认为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是非常可行的方法,因为情境教学可以让知识感性起来。形象起来,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就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浅谈如何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20.
王芳 《魅力中国》2014,(10):124-125
作文教学共同困扰着老师和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此文介绍了一些方法。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和学会做一个爱夸人的老师二、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三、进行炼字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