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财政部于1998年6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对投资计价及损益的确认进行了规定 ,规范了上市公司有关投资方面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疑问 ,现提出来以供探讨。一、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及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问题1、投资准则中规定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采用成本法确认投资收益时 ,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 ,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准则指南关于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及应冲减投资成本的计算方法为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215;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按照上述处理方法 ,看以下两个例子 :例1:A企业1999年7月1日以300万元购入B公司的股票(不包含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占B公司股份总额的10%。到1999年底 ,B公司全年共实现净利...  相似文献   

2.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涉及面比较广,并具有一定难度。投资的相关费用是其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且与投资相对应的筹资活动同样存在相关费用的核算,因此,在学习与会计实践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有认真加以澄清的必要。投资方相关费用的核算(一)股票短期投资1.股票短期投资支付的相关费用全部作为投资成本,计入“短期投资-股票投资”科目。2.对已宣告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则在“应收股利”科目核算。例:A企业1997年5月15日以每股6元价格购入B企业股票1万股,A企业为本次投资支付税费300元,实际支付的价款…  相似文献   

3.
《&;lt;企业会计制度&;gt;及讲解》(以下简称《讲解》)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核算举有一例:A企业2001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的股票,并准备长期持有,初始投资成本110000元。C公司于2001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0年现金股利100000元。假设C公司2001年1月1日股东权益合计为1200000元,其中股本为1000000元,未分配利润为200000元;2001年实现净利澜400000元;2002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  相似文献   

4.
在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公式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股利和公布年度业绩存在间隔,因此在取得投资的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往往无法同时获得被投资企业年度损益数据,也就无法算出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这正是实际运用该公式的困难所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据此可以归纳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要点: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投资成本作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②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按应收取的股利金额作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③获得被投资单位损益数据时,按照《指南》中计算“被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的公式计算判断...  相似文献   

5.
邹德军 《新智慧》2005,(8):55-55
《〈企业会计制度〉及讲解》(以下简称《讲解》)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核算举有一例:A企业2001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人C公司的股票,并准备长期持有,初始投资成本110000元。C公司于2001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0年现金股利100000元。假设C公司2001年1月1日股东权益合计为1200000元,其中股本为1000000元,未分配利润为200000元;2001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2002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规范企业的投资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统称《制度》)。但在实践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仍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商榷。一、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应享有利润或现金股利的核算有待改进《制度》规定,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具体计算时又区分“投资当年”和“投资以后年度”进行处理:投资当年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215;(当年投资持有月份&;#247;12);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以后年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  相似文献   

7.
一、投资年度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计算公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在投资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下简称“股利”)可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①来自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派,不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而应全额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以下简称“第一种情况”)。②若有部分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派,且能分清投资前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投资前的净利润按应享有部分冲减初始投资成本,投资后的净利润按应享有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以下简称“第二种情况”)。③若有部分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派,但不能分清投资前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则按以下公式计算:公式A: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215;[当年投资持有月份&;#247;全年月份(12)];公式B: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利&;#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以下简称“第三种情况”)。笔者认为,上述处理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在第二种情况下,应当明确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依据与计算顺序。第二种情况表明...  相似文献   

8.
资不抵债控股子公司是指母公司实际控制的某年(实收资本)、资本公。财政部印发的《合并报表暂行规定》规定:“非持续。”但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本文将对如何合并作如下探讨。一、长期投资损失的核算关于母公司对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当年亏国《企业会计准则———投:“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企业(如提供担保)以外,一般以投资的账面价值减”。但笔者认为,该规定未能完善地揭示母。此外,基于这种决策,母公司很可能要承任(如举借新债所承担的担保义务)。A公司于1996年1月1日以4000万元购入B,该项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的资本80%,购买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如下:5000万元,资本公积50万元,盈余公积50万,未分配利润100万元。1996年B公司净亏损70001997年净亏损1000万元(假设A公司除原始,不再对B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根据资料,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①1996年1月1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B公司(投资成本)4000万元;贷:银行存款000万元。②1996年12月31日,确认应承担的B公司的损:借:投资收益6000万元;贷:长期...  相似文献   

9.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有既定公式,在具体运用公式时还应注意相关问题。但对投资企业来说,往往在会计期内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很少在年末,这样该数据难以确定,即使可以确定.也不能按照上述公式计算,该公式让人费解。与此同时,公式没有明确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界限,即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不得超过每次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10.
陈煦江  任付民 《新智慧》2005,(12):26-27
一、投资年度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的计算公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在投资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以下简称“股利”)可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  相似文献   

11.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难点在于清算性股利。清算性股利是指投资企业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损益由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数额。从性质上看,清算性股利是投资的返还而不是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对于清算性股利的计算,笔者在此介绍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从清算性股利的实质看,如果设置一个“清算性股利”账户,那么实际上是“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备抵账户,其记账方向应与“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相反。从清算性股利的涵义可以看出,每次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需要计算:①A=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215;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②B=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由“A-B”可以得出至本次分配为止的清算性股利的累积数(即本期的清算性股利的应有数额)。与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类似,还要同时考虑“清算性股利”账户的账面余额。如果本期的清算性股利的应有数额大于清算性股利的账面余额,则按其差额提取;如果本期的清算性股利的应有数额小于清算性股利的账面余额,则按其差额冲回清算性股利。例:2001年,红星公司对H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为200万元,全部以银...  相似文献   

12.
荣树新  胡永红 《新智慧》2008,(10):20-21
(一) 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总体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原则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金额的部分视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相似文献   

13.
一、现金流量比率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用于分析判断企业偿债能力的现金流量比率主要有以下三个:①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247;本期到期的债务;其中,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入&;#247;流动负债。③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入&;#247;债务总额。这三个公式的共同特点是其分子均为经营现金净流入。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按其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可以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不同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这三种现金净流量呈现不同的特点:1.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有不同的特点。一个单一经营、主业突出的公司,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能占到总体现金流量的较大比重。另外,稳健型公司一般专心于其特定经营范围内的业务,即使有闲置资金,也不善于投资,甚至不愿多举债,则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所占比例较高;激进型公司往往千方百计地筹资,想方设法地投资,这样的公司在某一特定时期,其投资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所占比例就会高一些。2.对同一企业来说,一般处于生命周期成长阶段的公司,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是负数,筹资...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变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产生了重大影响时,投资企业应转为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在转变方法时,按追溯调整确定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追加股权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这样处理非常复杂,令人难以理解。下面举例说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账务处理的简捷方法。A企业于2002年1月2日以520000元购入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10%,另外支付2000元的相关税费,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5月2日,B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A企业可获得现金股利40000元。2003年1月2日,A企业再以1800000元购入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25%,另外支付9000元相关税费,至此持股比例达到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1月1日,B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4500000元。2002年5月2日,分派现金股利400000元,2002年度净利润为600000元,2003年度净利润为300000元。A企业和B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按1...  相似文献   

15.
高丽华 《新智慧》2005,(1):62-62
一、提取盈余公积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利润分配单独做出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所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股利(或分配给投资的利润。下同),应按如下方式予以处理:①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所有权益中单独列示;②股票股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制定并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比照上述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利润分配事项作为分配年度当年的会计事项,不再调整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而提取盈余公积事项,一般是与利润分配方案一同披露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如果是,是作为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16.
淡志强 《新智慧》2007,(5):59-59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相似文献   

17.
徐铁祥 《新智慧》2004,(1A):29-29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规定:在成本法下,企业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额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虽然这一规定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笔认为,《投资准则》所规定的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核算的“投资年度或其以后年度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之计量公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资料,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可采用指标主要有九种,以下将对这几种指标作简要分析。一、现金保证性比率现金保证性比率的计算公式为:现金保证性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47;(长期债务偿还额+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数额+支付利息和股利等的数额)&;#215;100%。从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只有现金保证性比率大于1或等于1时,企业的资金才比较充裕;否则将由于资金短缺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利用指标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其各项具体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从表面上分析,该比率的分母与分子成反比,但也并不绝对。例如,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才可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入,亦即在对外投资及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小于其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时,这些投资对现金保证性比率的提高就有作用。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计算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47;基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15;100%。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能直观地反映企业未来内部资金的增长状况及增长趋势。就一般情况而言,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大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处于增长阶段,企...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两个新型铁(Ⅱ)铁(Ⅲ)双核配合物,它们是(Fe3(NAPH)-(phen)4)(ClO4)2和(Fe2(NAPH)(phen)4)(ClO4)4,NAPH代表1,8-萘二甲酸二阴离了phen代表邻啡咯啉,测量了配合物的变温(4.2~300K)磁化率。基于自旋哈密顿算法,H=-2JS1S2(S1=S2=2或S1=S2=5/2),对磁数据进行优化拟合,给出了交换积分J值分别为-34.7cm^-  相似文献   

20.
知识文摘     
《新智慧》2001,(13)
2000年度注册会计师 全国统一考试 会计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损失中,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自然损耗 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2.某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时,按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在出售时同时结转跌价准备。1999年6月10日以每股15元的价格(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4元)购进某股票20万股进行短期投资;6月30日该股票价格下跌到每股12元;7月20日如数收到宣告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