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仰融从来都是一个擅于制造梦想的人。尽管他现在还不得不"滞留"在美国,隔洋相望中国这边的风景。 近日,仰融在国内媒体大肆宣讲 他的“新造车梦”,高调得十分突兀。  相似文献   

2.
汽车局     
仰融还是仰融。 他还要造车,他还在玩弄让人看不太懂的财技,他还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6月9日,北京励峻酒店。仰融旗下的正道汽车与美国投资移民中心正式启动了阿拉巴马投资移民项目。阿拉巴马是正道汽车在美国的首个生产基地。在该项目上,仰融进行了金融创新,将投资移民、项目融资和股票投资捆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2002 仰融     
2002年5月,仰融登上五台山,从那一天佛祖结束了对他的保佑。当月底,仰融远赴美国,个把月后,他开始与上帝沟通。那一年起,仰融和华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产权制度和区域利益格局的标本。仰融时代的华晨,应该是沈阳市汽车  相似文献   

4.
杨柳 《英才》2008,(2):56-56
仰融有个老朋友去美国看他,告诉他说,人家说你背驼了,戴着工人帽,牵着一条狗,在路边喝咖啡,仰融开玩笑说,“这肯定是阶级敌人说的。”  相似文献   

5.
仰氏乌托邦     
众甫 《中国企业家》2010,(3):115-116
仰融是个传说。 18年前,他率领华晨汽车成为纽交所第一只中国概念股,融资8000万美元。看看后来中海油、建行登陆纽交所的波折和艰辛,就知道仰融的确是高。他还把宝马引入国内生产,这在其后许多年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上用了不到二十年问鼎全球,但七年前就无奈淡出的仰融,仍是难以逾越的传奇。正因此,他那夸张的造车计划才能打动一个又一个地方政府,有疑问的业内人士也不敢贸然直言。  相似文献   

6.
丁汀 《中国企业家》2004,(10):108-110
仰融和张志祥,这两个福布斯富豪的宏大产业梦想都“折戟”于宁波,宁波是实业投资家的“滑铁卢”吗?  相似文献   

7.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34-34
“一期计划投400亿-450亿元,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基地。”被驱逐出中国汽车产业7年之后,仰融发出重出江湖的信号,怀揣庞大而惊人的计划,地点仍选在中国,行业仍是汽车。一方面,仰融的团队正奔走于国内各地政府之间,另一方面,地方招商局也在寻找他,找他的人到底有多少.恐怕仰本人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仰融有个老朋友去美国看他,告诉他说,人家说你背驼了,戴着工人帽,牵着一条狗,在路边喝咖啡,仰融开玩笑说,这肯定是阶级敌人说的。跟《英才》记者通电话的那天,仰融刚从滑雪场回来。三年前,他学会了滑雪,  相似文献   

9.
孟为 《经营者》2010,(5):143-144
仰融手中真正的箭是他在美国EB-5投资移民应用到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型专利,而这也将是他造车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如果他真的造车的话  相似文献   

10.
仰融手中真正的箭是他在美国EB-5投资移民应用到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型专利,而这也将是他造车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如果他真的造车的话当仰融这个名字再一次反复出现在他所熟悉的中文媒体上时,这个头发已近花白的梦想家开始为全世界——但主要是中国和美国汽车业——描绘出巨大的悬念。  相似文献   

11.
当仰融的造车路线无法被延续和继承,苏强等人亦没有付出全部心力来独辟蹊径“知变则胜,守常则败。”2001年年底,苏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知变”是仰融在《孙子兵法》中悟出的座右铭,也是他最欣赏仰融的地方。那时苏强已经追随仰融近十年,担任上海申华控股总裁、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1114.HK,以下简称“华  相似文献   

12.
沸点人声     
仰融:重出江湖?出走美国的他要重出江湖。地点仍是中国,开局仍是汽车行业。依然难以言说的他虽不能全身露面  相似文献   

13.
又见他     
很巧,一月下旬,在一个礼拜以内,我先后采访了在八年前也是一前一后采访的同两位造车家:仰融和李书福。 众所周知,他们当年各自创建的华晨汽车和吉利汽车在这八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仰融出走,华晨不振,眼下吉利欲购沃尔沃,仰融则要从头打造“正道”汽车。  相似文献   

14.
人物     
《东方企业家》2009,(8):29-29
仰融 时隔7年,华晨汽车创始人仰融要重出江湖,身后带着庞大惊人的汽车业投资计划: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元。税收1000亿元,提供10万人就业。有业内人士质疑其计划可行性,仰融回应:“我们规划的第一目标就是进入世界十大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15.
资讯评论     
《中国企业家》2005,(17):10-10
华晨:被耽误的企业仰融是时代的牺牲品。他的失败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但我认为,仰融走的才是真正做大做强中国汽车工业的道路。只是,这条道路上有太多障碍。在没有强大资金和技术研发的支持下,要想做汽车,只有通  相似文献   

16.
流亡者的家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10,(3):160-160
《流亡生活场景》中这样描述作家纳博科夫的流亡状态:“对纳博科夫夫妇来说,流亡就是不停地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受这句话的影响,当仰融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时,我想象中那应该是一幢别墅,更理想些,高级别墅。结果那一片别墅被称为“City”,仰融家是富人区的美式豪宅。  相似文献   

17.
杨柳 《英才》2008,(2):57-57
对于仰融和祁玉民,业界有“两人都是外行搞汽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读者     
请给企业家一个8《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3-4期《李书福真相》、《哀兵仰融的最后一战》、《又见他》拿着这本杂志,反复摩挲,恍惚中一个吉祥数字8在脑海里冒出,让我悲从中来。8年前,许多人是那么肯定,李书福是个异想天开的疯子,居然想在中国办民营企业造汽车;8年前,许多人也那么肯定,仰融虽然确实一举超越了那么多国有或合  相似文献   

19.
孟为 《经营者》2010,(13):26-27
仰融“正道”回归,中国投资者“借道”移民,这场你情我愿的游戏,究竟谁是赢家  相似文献   

20.
仰融正道回归,中国投资者借道移民,这场你情我愿的游戏,究竟谁是赢家在所有的公开资料中,被仰融本人注册的专利,其实与汽车无关。这是一个投资移民的融资计划,在美国,这类创意点子也能被申请为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