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民谚,欧洲人有“三代人木屣传木屣”的传说,南美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事实上,只有33%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二代,其中只有2/3企业走完第二代,而只有13%的企业走完了第三代。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刘世定教授从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了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四种因素:产品、治理、政策环境和企业家的精神气质,从而提出了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懂得经济学,也要懂得社会学这一发人深醒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企业破产一个棘手的经济难题丁志和●在各级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召开的会议上,各级领导说起那些债台高筑的企业来,几乎都是声色俱厉、大动雷霆,桌子拍得手都要肿起来。大有让那些“不成功”的“企业家”立刻去“成仁”(破产倒闭)的决心。然而,当散了会之后,真正要叫...  相似文献   

3.
<正> 当我打开《中国企业家明星丛书·山西卷》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企业主管要有战略眼光,要讲究经营战略。管理企业,一要搞活,二要管住”。讲这段话的不是著名经济学家,也不是名扬四海的大企业家,而是收入这本书中的助理经济师、山西孝义市机电设备公司总经理——冯俊年。如果不到孝义来,不亲自采访这位“企业主管”,也不会对这段话有太多的体会、太深的领悟,也许一翻而过了吧。然而,当我来到孝义市,来到机电设备公司,并与这位经理谈了很久很久、聊了许多许多之后,我才  相似文献   

4.
●“以民为本”发展经济,是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核心内容——贯穿在思想路线、是非标准、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途径等方面。 ●发展经济只是手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目的。考核干部也要贯彻“以民为本”的原则。 ●“以民为本”发展经济,最终要落实到分配上。  相似文献   

5.
谢科范 《经济师》1992,(12):19-20
<正> ●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对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无动于衷?惊惶失措?还是制定对策,沉着应战? ●企业家们着实应该考虑——  相似文献   

6.
王效金 《经济论坛》1999,(20):20-22
企业家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官衔。像驾驶员一样,有没有资格当厂长、经理、董事长,要有一个“执照”。企业家的地位不在于他的级别。你是地厅级的厂长,如果你一年只赚100万,那你说话也就不那么响亮。企业家的地位、价值应该是规模、实力加经济效益。厂长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是真正的管理者,必须是真正懂得企业管理科学的人,必须是真正把从事企业管理当作自己职责的人。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大批职业型的厂长。企业家要淡化当官的意识,不要去争级别,级别的大小是不实在的,要避开拥挤的官道,以经营企业、发展企业为己任。在从计划经济向市…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质量、品种、效益年”,本刊有意为此做点实事,特辟此栏目反映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心愿与呼声。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我们欢迎广大企业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在此,我们先将一组企业家的文章献给读者,希望能在社会——企业——政府之间起沟通作用,也希望藉此“先声”引起更多企业家的争鸣。  相似文献   

8.
辛惠琴 《经济师》1998,(1):64-65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的素质要求及培育●辛惠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造就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队伍已成当务之急,并且对企业家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企业家的素质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家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9.
于去年早些时候被青岛双星集团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五次联席会议认定为“终身总裁”的著名企业家、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先生,又于12月23日被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评价其企业家价值为10.2099亿元人民币。作为迄今仅存的唯一一位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汪海总裁的被价值认定,这在中国企业家价值认定史上为首开先例。这里,起码有三个突破:一是“终身总裁”——突破了企业家在位的年龄边界; 一是企业家个人自身价值精确计算——突破了计划经济下的国有(部门所有)模糊和不计价的传统范畴;一是企业职代会“自作主张”——突破了…  相似文献   

10.
经营管理学家吉福德·平肖在其畅销书《创新者与企业革命——2000年的经理与企业家》中指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即进行有效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决定因素。如果竞争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和改进产品、服务和加工过程,那么,不创新就是死亡。”显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更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命的源泉,创新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独白     
<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外国经济学家断言:现代社会,企业要真正活起来,首先必须有一大批敢想敢干、善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富于探索的企业家,而中国的企业却是没有企业家的企业……。时至今日,“企业家”至少作为一个名词已尽人皆知,成了人们的常用语,更有一批企业领导者也处处以企业家自居。然而,冷静想想,中国究竟拥有多少真正的企业家? 在这里,估且不谈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因为它  相似文献   

12.
时下,“企业家”可以说是个很时髦的桂冠,打开报纸杂志,都有“企业家”的各种动态映入眼帘。这说明人们已开始重视企业家的作用了。但如果刨根问底地问一声:什么是企业家?十有八九的回答是:厂长、经理不都是企业家吗?这话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厂长、经理们属于企业家范畴,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个个都已经是企业家了。因为企业家既不能遗传,也不能册封,更不是官身的演化。企业家是凭自己的本事、能力、智慧、胆识,在艰辛的创业道路上练出来的。不经过挫折,不经过失败,不经过磨砺是造就不出真正的企业家的。国有企业要搞好,就需要大批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要建立以硬化国有企业经营性产权即实现国有企业资产人格化为主线的经营机制。作者认为,现代职业型企业家阶层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方式内部经济主体多元化与财产社会化矛盾运动的产儿,其形成经历了承包→经理人→经营者这样一个客观过程。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经济法律关系上扬弃了财产所有权的绝对排他性,产生了财产的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这两种所有权形式。作者认为,深化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阶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企业家经营占有制,形成“国家——企业家——职工”三元制衡的利益机制,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应有的素质刍议●王丽霞时下,企业家的称谓颇为时髦,好像只要是企业的负责人,就被称作企业家,其实,真正够得上企业家是不容易的,我认为至少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求:1、立场坚定,注重政治。自觉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  相似文献   

15.
现在企业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这个企业的管理到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这并不说明,他们不关心利润;只不过他们关心利润的方式出奇的相似——向企业管理要利润!  相似文献   

16.
现今企业管理界,人们普遍公认企业长生的秘诀是杰克·韦尔奇的“创新论”,而企业管理创新则万变不离“激励——退出”机制。“激励与退出”机制对企业来讲就像人要活着,就要天天吃饭,不吃饭,时间长了就要饿死,但光吃不排也不行,时间长了也要涨死。同样道理,企业活着要有激励机制,不激励员工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企业就要死,但光激励不退出,人员沉淀  相似文献   

17.
张慧玲 《经济师》1997,(4):43-45
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女企业家●张慧玲编者按: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的主角。经济学大师熊彼特说过,市场经济结构中理应成为舞台主角的企业家不出场,这和演出《王子复仇记》而王子不登场一样可笑。而企业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期,企业...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是企业的一种稀缺资源,在企业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许多经营者并未达到可以称之为“企业家”的标准,这也是企业经营业绩一直不甚理想的症结之一。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试加以论述并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企业家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 ,而政治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企业家 ,特别是在今天 ,虽然政治与企业离得越来越远 ,但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却总是和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就必须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清理 ,否则是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企业家治理环境。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越是发展,竞争也越是激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经营的“主角”——企业家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创新是企业家成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