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崭新模式,园区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还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使命.选取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技术创新和扩散源,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农区为技术创新扩散区域,在系统调查园区内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采用情况的基础上,从时间维和空间维角度对园区农业技术扩散轨迹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学技术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技术为例,借助"S型曲线模型"及"重力学模型"对陕西省苹果种植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省苹果种植在时间序列上,其种植面积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在空间上,存在等级扩散与渐进扩散相结合的扩散模式,即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式扩散转化。  相似文献   

3.
对农民认知存在偏差、农民自身原因以及社区内技术扩散渠道不畅,是常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在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中,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全过程的合作试验、示范,技术人员的固有认知、态度和沟通等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农民在土地增产、收入增加的同时,识别问题、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基于农民在试验过程中的彼此合作,社区内技术扩散通道更加顺畅,扩散环境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刘玉振  周灿  乔家君 《经济地理》2012,32(2):116-120
农业创新只有充分地扩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经济效应。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大营村为例,分析了大营村萝卜特色种植的优势条件,借助创新扩散理论揭示其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轨迹,并总结其空间扩散方式、空间结构及影响环境。得出如下结论:①大营村特色萝卜产业选择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悠久的种植历史、广阔的市场需求等优势;②大营村萝卜种植扩散,在空间上按照渐进式和跳跃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在一定的距离递减效应;③大营村萝卜种植扩散的空间结构呈现出点轴式模式,种植基地布局具有明显的“杜能圈”印迹;④大营村萝卜种植的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地理环境、扩散效益、政府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姚增福 《经济地理》2022,42(1):182-190
基于自由处置赫尔(FDH)技术方法,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空间异质性,运用SFA技术构建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考察了2001—2019年我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环境效率及其改进状况。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下农业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46和0.843,各省(区)农业环境效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普遍能够从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中获得1%~20%不等的改进程度,而又以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更强;在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主产区和平衡区虽然获得较高的农业环境效率值,但效率改进程度仅维持在2%左右,而主销区虽然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却能够获得超过20%水平的效率改进。然而,各功能区无论是农业环境效率值还是效率改进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时间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笑明  李同升 《经济地理》2006,26(6):931-935,996
一项农业新技术只有经过扩散,被广大用户所采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国外有多个学科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在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用户系统、类型、过程、模型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国内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推介、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进、农户对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少,还远远没有系统化。国内今后的研究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力争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与综合研究以及扩散的空间过程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体系从其建立之初至今对农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局限于现行农技扩散体系内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 ,必须对农技扩散体系进行变革与创新。本文正是在对我国农业技术扩散体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 ,提出一个从农业产业链角度切入的农业技术扩散体系重构模型 ,并对该模型做出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扩散理论认为产业特性和产业所处的社会特征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在对曼斯菲尔德技术扩散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特征和农村社会特征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机制,并从政府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而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扩散过程有特殊的优势,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制分析入手,建立产业集群内技术扩散的空间展开模型,并分析扩散条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环境的技术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给技术扩散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技术扩散强度的理论,着重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扩散与实施技术扩散的过程,并且对技术扩散的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区域空间关联性出发,分析环境管制、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探讨环境管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验证其存在性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环境管制能够通过筛选效应、内部技术溢出和外部技术溢出,促使绿色经济效率形成"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进而影响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环境管制对改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时滞性,长期治污投资能显著提高绿色经济效率;从长期来看,环境管制能显著提高东、中、西部的技术进步,但"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各异。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一雅 《经济师》2006,(9):48-48,5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不可能独立于商品经济体系之外,农业技术的运用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环境。人类的各种技术活动,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推广,都是在社会经济制度框架之中进行的。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文章通过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过程的比较分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寻求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以杨凌示范区作为创新源头,以其周边区域作为扩散区域,通过实际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了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尺度地域范围内,距离确实是影响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重要阻力因子;杨凌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直接范围大致在40km以内。提高杨凌自身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善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各地与杨凌之间的交通通讯条件,是更大限度地发挥杨凌高新区的示范功能、扩大其直接影响范围、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正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的扩散总是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相当一部分技术扩散研究只研究时间这一尺度。相比而言,空间的扩散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就困难得多,这不仅因为数据难以获得,而且因为在空间尺度上影响扩散的因素也相当复杂。文章利用文献计量方法获得有关GIS技术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基本数据,为技术的时空扩散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数据资源。该数据的特点在于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两维尺度。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尺度上,技术的扩散都表现为经典的S型增长路径。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GIS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区文化教育和科研状况、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地区信息与网络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利用主体模型对时空扩散过程加以模拟,模拟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表明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以来江苏省FDI的空间集聚与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家亮  张京祥  耿磊 《经济地理》2008,28(5):790-793
以江苏省65个县域为研究地域单元,通过构造相对FDI指数,运用马尔可夫链、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数量分析方法及GIS 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苏省1990年代以来的外商直接投资集聚与扩散水平进行测度与研究.分析了区域的邻居环境状况对其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及其水平类型转移的影响,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与扩散原因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自然资源、人口、资金三大瓶颈的制约。要加快农业发展,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必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农业技术的扩散。在对影响农业技术扩散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兆伟 《生产力研究》2023,(1):70-74+95
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邻近、地理等三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释放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符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区域发展与布局,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不同水平的数字经济地区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合理化区域研发投入差异,助推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扩散不仅仅是新技术的推广过程,更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因此必须重视农作物新品种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通过研究农作物新品种技术的扩散机理与新品种扩散的几种常见模式,并针对现行的几种模式提出建议,为新品种的技术扩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7—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指数进行测算,并以各城市的真实GDP为权重,加权平均求得长三角城市群的均值。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是增长的,且主要是由其技术进步引起的。采用非线性广义最小二乘法,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两个维度,对长三角城际技术扩散及其空间局限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从经济空间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均存在着从上海、南京和杭州向其它城市扩散技术,而且这种扩散具有显著的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多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参数估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的多维评价(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以及两者综合效应)体系,从空间分析视角考察园区地理布局与增长极效应的关系,估算增长极效应程度,并对长三角区域1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长三角区域的农业科技园区总体极化效应系数高于临界值,在整体上很好地发挥了要素集聚作用;(2)浦东、常熟、南京等10家园区扩散效应显著,已逐步发挥创新能力辐射的功能;(3)园区形成增长极的过程伴随着内在的发生规律,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就是逐步突破空间地理限制,跨区域发挥平台作用的过程。建议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为农业科技园区创造成为区域农业经济增长极的条件;短期聚焦国家级科技园区同层次间的极化效应,长期聚焦国家级园区向次级园区的扩散效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发挥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外溢等效益,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