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业作为兵团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其健康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兵团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产业关联理论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剖析了兵团纺织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及其演变趋势,以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纺织业作用和地位变迁。研究发现:兵团纺织业的关联产业范围广泛,与自身和农林牧渔产品及服务关系密切,与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等下游产业的关联性略显不足;纺织业产品附加价值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纺织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较强,受国民经济拉动作用较弱;纺织业更多地依靠出口刺激产出增加,但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和扩大有效投资等对策建议,以实现兵团纺织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4—2020年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度等模型评价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深度融合情况。研究表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且要素水平和绩效水平曲线具有“剪刀差”的特征,表现出文化产业收益转化能力的提高;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十三五”期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且要素水平与绩效水平的差异较小;整体上,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波动较小,且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从初始的旅游滞后,逐渐转变到文化产业滞后的状态;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应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以市场化和数字技术为手段,持续推动新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旅游功能和旅游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旅游在传统休闲、观光和体验功能基础上,需要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以旅游与文创融合发展形成新资源,拓展旅游与文化产品的新市场。因此,本文着手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探讨旅游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效应,发现二者深度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技术进步、管制放松、产业关联度增强的内外因素推动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逐步从分立走向融合。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拓展与升级,从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区域之间打破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因此,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灾害链的定义,结合历年我国海冰灾害灾情特征,提取了海冰灾害链。基于产业关联效应,从海洋产业本身与关联产业两个层面,按照主要海洋产业经济损失、相关海洋产业间接经济损失和国民经济各产业间接经济损失三个层次构建海冰灾害致灾损失链。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入产出法,对于海冰灾害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的单一产业集聚向两产业协同集聚方向发展成为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假设,计算全国2013—2020年31个省市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并构建计量模型讨论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上来看:证实了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的假设;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对北方地区影响效应更显著;并且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与单一门槛值,当文化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跨越过门槛值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续发挥协同集聚优势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文 《山西农经》2023,(9):80-8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将乡村文化与旅游充分结合,积极弘扬乡村文化,释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另外,在加强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乡村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切实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文章分析了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乡村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好农林牧渔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直接关乎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了解广东省农林牧渔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该文采用Excel和Matlab分析软件,根据产业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广东省的投入产出表,从定量的角度获得了广东省农林牧渔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关联和完全关联系数。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要发展广东省农林牧渔业,则必须优先发展关联产业,特别是要做好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开发;需要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投入,提倡生产的科学化,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的规范化;考虑到许多行业既成为了农业的生产者,同时也是农业的消费者,政府必须协调好各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发展循环经济;由于产业之间也存在着间接影响,与农林牧渔业间接关系紧密的有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其他产业,政府必须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以及科学化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福建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持作用.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福建旅游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对福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定量测度福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1世纪产业转型对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视角,探析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将第一与第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在新农村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提出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应利用自身优势走出困境,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旅游产品、开拓市场宣传等方面实施优化发展策略,从而提升农村休闲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陕西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文化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并形成新业态具有天性性和必然性。研究认为旅游遗产文化业的融合机制有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消费需求与技术进步、竞争和政策制度,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立足于陕西实际,采取理顺管理体制、文化遗产活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遗产资源的吸引力、打造陕西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园区等路径来促进旅游遗产文化业发展,实现陕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产业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来的产业,既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又具有旅游产业的属性,其产业链也就更为复杂。河南既是文化大省又是旅游大省,拥有厚重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势必极大地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转型与升级,从产业融合动力、过程、效应3个维度筛选了29项指标,构建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融合动力、过程和效应3个子系统与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的关联度,并对水源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融合过程、融合动力和融合效应分别是第一、二、三驱动因素;2009—2018年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指数的时空差异明显,但是平均指数依然偏低,产业融合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大力促进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新疆地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新疆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系统阐述新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旅产业整体规模偏小、机制体制不健全、文旅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文旅类龙头企业少、市场运作能力较差,文旅品牌效应待加强等。因此,新疆应加强统筹规划,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贯彻“大文旅”发展理念,健全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强化全链条产品结构,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现代数字科技,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市场经营主体格局,不断强化市场主体建设;注重文旅人才的“引进+培养+挖掘”,不断强化文旅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智慧营销平台,多渠道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邹芸 《农业经济》2018,(1):68-70
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极高,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可实现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的功能与内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融合机理,详细阐述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以及农业旅游产业现状与融合发展的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两个产业间的融合现状与存在的发展瓶颈,最后探讨了四川省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庆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从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岐伯文化与旅游融合视角对甘肃革命老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文旅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庆阳资源禀赋及发展实际,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彬 《农业经济》2018,(3):60-61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有必要促使农业和旅游产业充分融合,实现耦合发展。本文基于生态经济视角,针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现状展开研究,总结与分析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促使农业与旅游产业充分融合的有效策略,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农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指示精神,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农场振兴发展的"朝阳产业"来抓,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业品味,以旅游业丰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优势,形成了特色突出、拉动力凸显、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为农场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贵州乌蒙山片区所属区域贫困及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分析了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当地社区居民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大,但其与区域GDP及三次产业关联度不高,旅游漏损较严重;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非常高,但参与比例非常低;旅游发展能带来收入增加、交通条件与环境卫生改善、与外地人交流扩大、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等方面的正效应,同时也导致房地产和物价上涨、少数人受益、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外地打工的人数增加等方面的负效应。要实施旅游扶贫政府主导战略,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增强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贵州为例,分析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揭示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