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藏高原高海拔对旅游者的健康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依据旅游健康思想和高原习服理论,结合青海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其海拔高度优势,提出青海高原两个旅游适应区即环西宁旅游区和柴达木盆地旅游区,并对旅游适应区的不同适应时期做出相应的线路设计,旨在为赴青藏高原旅游者的健康旅游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民族文化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不仅与各利益主体有关,还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相关,不同主体和谐共生是民族地区旅游治理的首要前提,民族旅游社区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关系和模式一直难以量化。[方法]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选择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为案例地,定量分析了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企业等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模式。[结果](1)各主体间的特征共生度δM≥0. 870,说明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且为正向共生关系;(2)共生系数0. 43≤θM≤0. 53,说明各主体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基本相同;(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4个共生主体相互之间的行为模式为政府主导、居民推进、企业协助、游客参与的正向互惠共生模式。[结论]在民族地区旅游治理与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等多个主体存在关系,参与民族地区旅游治理活动的不同主体都不可能独自掌控和解决所有问题,各主体间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共生。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陕西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文化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并形成新业态具有天性性和必然性。研究认为旅游遗产文化业的融合机制有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消费需求与技术进步、竞争和政策制度,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立足于陕西实际,采取理顺管理体制、文化遗产活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遗产资源的吸引力、打造陕西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园区等路径来促进旅游遗产文化业发展,实现陕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引发了国内外游客进藏旅游热潮,然而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和高原缺氧对进藏旅游者的健康构成威胁,本文详细阐述了青藏高原气候特点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在高原医学工作者对急性高原疾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急性高原疾病对急进高原旅游者的健康影响,以期能为高原旅游者进藏旅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增加居民收入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绿色产业之一。论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青海典型民族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运用均值分析、AHM法和IPA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效益四个层面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绩效。结果表明,从小庄村乡村旅游总体可持续发展成效层面来看,生态环境最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成效。经济、社会、文化成效尚未达标,还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小庄村应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兴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