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研究由单个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单个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在CVaR度量准则下探讨了随机需求依赖于价格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通过对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决策分析,得到批发价契约不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而收益共享契约和回购契约能使供应链达到协调,并给出了契约参数取值(范围)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证明了,回购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在零售商为风险厌恶的情形下具有等价性。同时,当供应链达到协调时,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的利润随其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文章为解决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电子商务厂商对物质产品和物流服务产品供应的协调问题,建立了产品供应商-电子商务厂商-物流服务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模型。提出电商-产品供应商采用批发价格契约,电商-物流服务商采用收益共享契约的联合契约协调机制,分析了分散决策、集中决策和联合契约模式下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联合契约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制定合理的契约参数可以改进供应链各成员的收益,从而实现服务供应链系统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易逝品的市场需求为随机需求情况下,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弹性数量契约;分别分析了零售商和供应商在没有协调的情况下各自的最优决策,以及在弹性数量契约协调下双方的最优决策;推导出了在弹性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佳订货量。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在弹性契约下双方的最优决策能使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三层供应链的协调订购问题,即随机需求下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问题。首先建立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三者互不合作分散决策的利润模型及三者在供应链下集中决策模型和采用数量折扣与返回措施完全合作下集中决策的利润模型,并给出三种情况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的一般通式,得出采用数量折扣和返回措施契约措施时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其次得出制造商和零售商批发价格和利润与各自的目标利润率有关的;最后通过需求服从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实例验证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在采用数量折扣和返回措施三者完全合作时供应链上的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风险偏好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往学者在研究供应链协调策略时多考虑供应链成员是风险中性的情形,较少考虑当供应链成员为风险追逐或风险厌恶的情形。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双方构成了一个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供应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并假设该供应链模型在随机市场需求条件下,采用供应链补偿策略及回购契约进行协调。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当供应链有一方是风险追逐而另一方是风险中性条件下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并将结论与供应链双方均为风险中性条件下的协调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不同风险偏好组合备件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协调策略。最后得出结论:无论供应链成员的风险偏好如何,当供应商将订货补偿策略与回购契约一起使用时,可以在保持回购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达到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如何协调旅游供应商与需求方的关系,是旅游供应链营销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旅游供应商利用网络直销渠道,同时与旅游代理商共同销售产品所组成的双渠道旅游服务供应链,实证探析两个渠道同时进行促销努力时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与协调问题.在对消费者渠道偏好、消费者对促销努力的敏感程度以及佣金比例的变化展开讨论,以此判断对双渠道供应链产品售价、促销努力水平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及幅度.基于设计旅游供应链转移支付契约来达到旅游供应链的协调,并用算例验证转移支付契约的激励效果.研究结论显示:集中决策下的收益大于分散决策下的收益,供应链成员的收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以成本利润率为目标优化函数,在收益共享契约下,构建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优化与协调模型.建立未提供收益共享契约和提供收益共享契约、零售商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的不同情形下的决策模型,给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优订货量及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收益共享系数的区间范围.研究认为:收益共享契约下的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大于未提供收益共享契约下的最优订货量;不论是否提供收益共享契约,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均高于以成本利润率最大为优化目标的最优订货量;此外,研究给出了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与收益共享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分散独立决策和集中联合决策情况下,产品销售及废旧产品回收均由风险规避零售商负责的闭环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优化决策与协调问题。研究发现,分散独立决策情形下,双重边际化效应在有风险规避零售商加盟的闭环供应链中也存在;收益费用共享契约能够实现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针对碳交易机制下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与产品零售定价问题构建各方收益模型,就Stackelberg博弈和协同决策下的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总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协同决策情形下供应链总收益显著高于分散决策情形下的总收益,且采纳的低碳技术水平更高。提出基于线性定价契约的协同收益分配策略,在实现供应链总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收益的帕累托改进。研究表明:提升消费者低碳消费意愿对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供应链协同决策能获得整体利润最优;基于讨价还价能力的线性定价契约,可保障供应商和零售商得到公平的利润分配,并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面对需求不确定环境如何建立协调机制使得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达到共赢的局面,分别建立集中决策模型,分散决策模型,为使得在各自为政的决策模式下不伤害整体利益,本文分别采用数量折扣契约和回购契约来协调供应链.  相似文献   

11.
绿色供应链研究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供应链是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和方法对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系统地对国内外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差异,以期为绿色供应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考虑知识共享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建立了考虑知识共享的逆向供应链定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得出知识共享前后制造商和回收商的最优定价策略、最优知识共享量和最优利润。进一步研究了回收商的初始回收再利用率、知识吸收能力和制造商的知识共享成本系数对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回收价格的影响。最后对两种情况下双方的定价和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知识共享可实现多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吴真如  徐乾宇 《技术经济》2023,42(8):112-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是构建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供应链韧性具备系统集成性特征,企业为统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目标,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与合作伙伴加强协同合作,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治理过程中的预测、响应、抵抗、恢复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治理水平。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提升企业与产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何雪峰  艾兴政 《技术经济》2015,34(7):122-128
构建了不确定环境下非对称竞争供应链模型,考察了两条供应链在纵向中心化、分散化及混合化结构下的绩效,分析了供应链纵向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均衡结果,识别了潜在市场份额、需求风险、零售商预测能力等对供应链纵向结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制造商,供应链系统的纵向结构选择并不依赖于需求风险和零售商的预测能力;当市场份额较大时,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供应链系统,绩效改进的中心化结构的稳健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通过制定供应链契约来协调供应链的研究迅速增长,而针对供应链契约的研究假设进行梳理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对供应链契约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四种常见的供应链契约(批发契约、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数量弹性契约)的最新研究加以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浅议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的出口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界便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本文着眼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了改革的措施,试图对我国以后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在理论上起到一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银企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基于供应链管理进行的业务创新;银企联盟供应链是供应链引入银行的结构创新,都有加强和密切银行与企业合作的作用。通过对两者各自特点的比较,银企联盟供应链不但有利于促进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更具有提高供应链的稳态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因此,银企联盟供应链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企业也开始研究自己的供应链,以期使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供应链是在整个供应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优化,从而最终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国内外的可持续供应链研究有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文章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跟踪研究。首先,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概念入手,就可持续供应链的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模型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其次,探讨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从四个方面详实阐述可持续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在可持续供应链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和概括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强瑞  贾磊 《技术经济》2011,30(10):109-113,125
提出了供应链质量的概念,概括了其特点,并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两种典型的市场环境下响应时间和信息共享的组合变化对供应链质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在产品需求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同时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且实施信息共享,可避免缺货情况的出现;单独实施信息共享比单独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对缺货率的影响要大;若供应链的响应时间不变且不实施信息共享,则会经常出现缺货情况;(2)在产品需求周期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同时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和实施信息共享可最有效地抵制牛鞭效应的影响;单独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远没有单独实施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抵制作用大;若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且不实施信息共享,则牛鞭效应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陈铭 《经济经纬》2007,(4):117-120
VLC要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的全程信息监控,其功能必须与企业内部ERP相对接。为此必须构建以信息流管理、监督与控制供应链全流程,与外界需求及环境相一致,与VLC实现供应链集成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是VLC与企业内部ERP协同的核心载体,通过其可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业务高度同步,构建虚拟化、网络化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包括层层递进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