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银行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银行也是经营货币的高风险企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银行风险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极大,因此在重视银行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银行风险控制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银行业的信贷资产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智华 《海南金融》2004,(1):26-27,33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非信贷资产作为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银行业应以非信贷资产的资产价值的安全程度为核心,参照贷款质量的风险分类标准对其风险进行识别、衡量、监测和管理。银行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对非信贷资产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提高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性企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一点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可得到充分印证.因此,在重视银行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银行风险的控制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文生  邓岩 《济南金融》2004,(11):38-4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性企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一点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可得到充分印证。因此,在重视银行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银行风险的控制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经营的影响,为商业银行稳定性经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水平,而且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水平,从而达到稳定性经营的目的;同时,提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新常态的发展标准,为未来银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谈我国中央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监管赵文杰,王建欣金融监管的内容繁多,其核心是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监管。而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历史包袱沉重,中央银行监管的难度极大。现阶段找出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原因,排除各种障碍,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刻不容缓。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7.
刘端 《金融科学》2001,(2):45-49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双重影响,本文章通过模型来证明在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是自主选择和自然选择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信息披走路对银行风险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使信息披走路政策在银行风险控制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银行必须识别和选择自身的资产风险,国际标准和众多的国际经验也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存在不少制度缺陷,致使银行经营状况和信贷资产质量长期积重难返.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差异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型银行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产质量管理是银行生存的生命线,同时也关系到金融乃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在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面对着保持资产质量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应对于资产质量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营转型和业务转型,提高资产质量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风险,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唐宝玲 《云南金融》2012,(2X):48-48
资产质量管理是银行生存的生命线,同时也关系到金融乃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在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面对着保持资产质量的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应对于资产质量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经营转型和业务转型,提高资产质量风险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风险,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欧债危机致使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主权风险和信用风险骤升,将承受较大的投资损失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欧洲银行业危机形势较为严峻.流动性困境和主权风险敞口过大是欧洲银行业的近忧和远虑,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较为浓重,银行股价大幅下挫,今年以来评级机构下调了英、法、意等国银行评级.目前,欧洲银行业危机基本可控,但是还需要银行重组...  相似文献   

12.
李佳  孟祥众 《金融论坛》2023,(7):58-69+80
本文基于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信贷存量沉淀与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盘活存量的现实需求,信贷存量沉淀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该促进作用在非上市银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区域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而且资产流动性结构恶化与风险承担上升等不利变化是信贷存量沉淀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也表明信贷存量沉淀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诞生以来,便对现代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从也从2005年12月开始,对银行业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试点。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简要论述后,重点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因素,并对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如何在有效的风险控制下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贷资产是银行业凭以创造收入的经济资源,其质量的高低是决定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在实施信贷业务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保证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对银行至关重要。信贷人员对...  相似文献   

15.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作用是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融资效率。客观上能扩大银行的信贷资金,进一步分散银行风险,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相比上一轮试点。此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如“扩大基础资产池种类”、“扩大参与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要求购买不低于5%的份额”,“双评级”等等。放出“积极试点”信号的同时也反映了监管部门审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戴景贵 《新金融》1995,(2):26-27
美国商业银行重视和强化风险信贷资产管理,把它与银行的生存发展相联系,对我国银行加强风险信贷资产管理,促进改革与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一两国银行风险 信贷资产情况比较 由于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和体制构成上的差别,我国银行与美国商业银行在风险信贷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对风险的理解不同。美国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为股东获取最大收益是其根本目标,而高收益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银行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市场导向型的经济中,作为从事中介业务的银行,其风险是很大的,包括资产质量风险,资财风险、结算风险、利率风险、经营股票债券风险等。资产质量风险是银行经营中最大的一种风险,它是银行监管部门最重视的审查内容,《巴塞尔协议》所针对的主要也是资产质量的好坏。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之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就已经很高,不仅专业银行处于高风险状态,就连中央银行实施专项贷款计划中,也发生较高的风险。据我们对福建省农行1991年信贷质量稽核的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为出发点,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运用最新的"去一"分析法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类型银行构成的银行系统中,影响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显著增加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且中等规模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者和传播者;此外,银行间产品互持路径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应用"去一"依次去除大规模银行以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后,该路径显著通畅.这说明,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的互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间的关联度,进而提升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提高信贷审批决策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优质的信贷资产是银行业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信贷审批决策工作,才能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优质的信贷资产,是银行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水平的具体反映,是银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  相似文献   

20.
目前,温州共有16家银行机构,一个农合系统(以下简称16 1银行机构)。2007年银行业总资产3713.37亿元,不良资产23.61亿元,占比0.85%。今年以来,不良资产及其占比又出现了"双降",不良资产下降1.71亿元,占比为0.71%。在现阶段,信贷资产仍然是银行的最主要资产,也是风险最大的资产,因此信贷资产决定了银行的经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