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日趋强化,本文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从效率视角对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绿色经济绩效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考察期内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平均效率不容乐观,仍有17.8%的提升空间;效率较低的省份全部为西部省份,但效率较高的省份未必全部为东部省份,个别西部省份在一些年份均处于生产前沿;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现行能源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因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同时,减排约束指标不能实行"一刀切"。  相似文献   

2.
冷成英 《财经科学》2021,(9):96-109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其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1998-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负向的资本积累效应和正向的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是投资率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本积累效应、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的相对均势变化导致投资率随资本积累呈倒"U"型变化,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驱动模式必将转向高质量发展;(3)从地区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2019年已越过倒"U"型的顶点,进入投资率随资本积累下降的阶段,这给部分省份期望通过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予以警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高的地区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会引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中国30个省份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数据包络分析(DEA)得到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来指代各省的人力资本情况,综合采用普通面板回归、空间面板回归、门限面板回归以及平滑转换面板回归这四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在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贡献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和门限效应.基于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应当加大对邻省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低省份的科教支出并努力提升这些省份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而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高的省份,不适宜从改进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思路来追求更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容置疑,但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角度分析,这种高速度并不代表高效率.中国全要素生产效率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结构调整的一次性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技术进展的表现并不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减弱后,投资增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劳动增长的贡献则较为有限.从长期均衡的动态角度分析.这表现为资本的迅速积累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率区域.由于技术进展的作用有限.这种增长调整起来几乎是单位弹性的.因此.转变增长的方式、改善经济增长的调整弹性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7):146-154
文章以存在密切产业关联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量"与"质"的增长。首先,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测度2003—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其次,以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探究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进步和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区域经济"量"与"质"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区要强化一体化发展意识,突破区域界限,加强区域合作,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琼 《经济论坛》2009,(13):74-77
我国经济的低效高耗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经济外向度、金融发展、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科技发展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试图从提高技术效率的角度来探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将环境污染引入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然后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沿海省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2008—2017年10年间中国沿海省份数据,通过莫兰指数探究了各省份间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解释在地理区域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省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旅游业发展对各省域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直接驱动、空间溢出双重视角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深入一体化战略推进与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数据,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驱动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是区域一体化直接驱动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这一提升效果表现出随时间推移递增的特征.同时,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所具有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多体现在一体化城市和非一体化城市之间.此外,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双重效应基于区位不同而呈现出异质性.研究结论:在推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来加快土地利用模式转型,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1.
建立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7年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SDM)揭示其空间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从时空分布角度分析,2003—2017年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随时间出现轻微下降趋势,区域性差异明显。其中上中游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呈"N"型;中下游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呈"M"型。(2)从驱动因素角度分析,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受到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占用量、水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污染程度、产业集聚程度的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环境规制、政府影响力、城镇化和年末常住人口对绿色水资源效率影响不显著。本地区绿色水资源效率还会受到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污染程度的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推动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和人均GDP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投资、重工业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全国各地把重点投资方向瞄准了重工业项目,希望通过重工业项目促进经济的发展。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并结合相关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分析,这种发展模式非常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要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全力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实现由资本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分析单位,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级区域生态效率,利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内部驱动因素,为推进我国绿色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省级区域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低值占大多数,增长较缓慢;区域间差异化显著,发展仍然存在不协调、多极化趋势;从全局自相关来看,莫兰指数均显著为正,省级生态效率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经济水平是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具有空间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省级生态效率发展不平衡、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什么是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接着分析我国中部六省基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发展现状,揭示中部地区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状况.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运用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估计,揭示中部地区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异.最后结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怎样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基于ESDA-GWR的粮食单产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耕地面积扩展有限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1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借助ESDA和GWR模型,结合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其经济发展类型,揭示我国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中西部地区粮食单产的增产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越来越显著,75%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粮食单产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省域粮食生产重心发生移动,由传统的"东部为主"逐渐"北上西进",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省份集中;不同区域粮食单产的驱动因素呈现为一种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化肥施用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在两个时间断面中差异最大,1999年回归系数全为正值,而在2006—2008年出现负值,这表明部分地区化肥对粮食单产的边际效应已经达到递减阶段。因此,应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当前粮食单产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98~2004年我国各省份的工业经济数据,分析了国有资本退让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效率的关系,考察了国有资本退让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资本开始从我国工业经济中不断退让,为私人资本和外来资本提供了进入和相互结合的空间,从而极大地刺激了资本的原动力,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郭益蓓 《时代经贸》2014,(6):422-423
金融是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刻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均衡,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齐,调节各区域间金融效率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省份,如何提高本省金融效率,逐步赶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现实问题,大量文献从效率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技术效率角度,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金融发展指标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存款规模与技术效率水平呈反比,而贷款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定义了创新驱动的含义,然后构建了以创新驱动条件、能力、贡献和绩效为框架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再借助熵值法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驱动水平展开了评估和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严重,创新驱动贡献和能力高低是评判某一行政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各地区应该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