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FDI在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分布为例,利用1992-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FDI对京、津、冀三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出北京市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水平显著、天津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程度低于地区总水平、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对资本的需求很大等结论。北京应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以吸引更多外资;天津滨海新区应更多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弥补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河北省应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将外商直接投资纳入到转变河北经济发展方式的轨道上,从而推动河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FDI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对FDI地区不平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DI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各省市的分布极不平衡,表现为"东高西低".在FDI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1992-2007年相关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FDI东、中、西地区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可以比较不同地区FDI影响因素的差异.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地区GDP、贸易依存度、集聚效应、贸易成本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又有差别.为此,不同地区要提高自身在吸引FDI方面的竞争力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和和发达的地区,在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分析浙江利用外资的现状揭示了浙江吸引和利用FDI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FDI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吸引境外直接投资(FDI)达到历史的高峰,但外资在中国经济的角色和作用却引起了质疑。通过对FDI经济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到FDI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因此,业内人士应合理引进和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快慢,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制约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除历史因素外,主要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状况及其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山、东莞、绍兴三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其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比较三地区,其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相似,都属于外向型经济,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利用外资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对三地区在利用外资规模、外资来源集中度、外资来源、外资行业分布进等几方面行了比较,并对三地区利用外资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合理利用外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吸引FDI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也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南京、无锡、常州和苏州四个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GDP水平、累计FDI规模、职工平均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素质等,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政策目标从"促增长"转向"调结构",地方政府依赖外资促进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做法也在逐步转变。文章在分析FDI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FDI最为活跃的江苏省为例,考察2001-2013年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江苏发展阶段的变化,外商与被投资地区政府和劳动力的双向选择使FDI与城乡收入间形成倒U形关系,且当FDI占GDP比重为3%左右时到达曲线的顶点;江苏部分地区已进入曲线的右侧,应进一步提升这些地区FDI质量,同时为仍处在曲线左侧的地区提供更便利的投资条件,以解决地区间、城乡间的收入结构差异,已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江苏省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吸引FDI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苏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也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南京、无锡、常州和苏州四个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GDP水平、累计FDI规模、职工平均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素质等,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直接投资(FD I)增长效应缺失,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的失衡。西部地区引进FD I,必将会加快其发展进程,但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潜在利益就会自动实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能力结构,将FD I的溢出效应与本土企业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西部地区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赶超。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的区域时外开放战略及递进式的区域开放模式,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对外贸易的高度相关关系,最终也使得我国的区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非均衡的现象.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中西部的影响也并不相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即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生产函数的衍生模型分别对中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析,在东部地区国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国外直接投资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外开放的差距。选取我国欠发达地区12个省区近3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与东部、中部和全国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对外贸易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FDI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这显示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对外贸易和FDI的制约。因此,在“十二五”建设中,欠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西部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但是发展城市群不仅可以实现西部地区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也也能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的协调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西部城市群发展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西部城市群的健康成长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区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中国制造业的布局呈现出良好的集聚性,大多数的产业都存在集聚状态。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较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程度密切相关,产业集聚在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因此,加快落后地区的产业集聚,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外直接投资(即FDI)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部六省的数据,研究FDI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是很大,但是由FDI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鉴于此,文章对中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即在重视FDI的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质的提高,注重FDI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1986年越南实施“革新开放”的新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了越南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20余年来,越南在发展对外经贸战略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越南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