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政府失灵、规制与我国反垄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政府失灵、规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市场取向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特殊垄断现象,我国目前存在行政性垄断过度而在竞争基础上衍生的经济性垄断不足的现象,正确认识行政性垄断的危害,矫正政府失灵,重构政府规制是我国反垄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宋洁琼 《中国经贸》2010,(12):134-134
旧的传统型经济性垄断依旧存在,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种新的垄断——行政性垄断已经无法避免的产生,在对我国目前行政性垄断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其存在,特点以及危害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打破该现象,实现反行政性垄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垄断成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80年代以后,西方产业经济理论的引入,为我国竞争与垄断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西方产业理论难以完全解释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量的垄断行为并非发生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市场结构中,使得人们不得不另外寻求答案,即行政性垄断。近年来,经济环境的改变和我国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面临严重的困境,行政性垄断的弊端也越发突显,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所谓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或政府部门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凭借行政权力对  相似文献   

4.
张郁文 《开放导报》2004,(3):109-110
垄断是我国现阶段造成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目前的垄断主要是行政性垄断,通过“行政性垄断-效率衰减-资源流失-失业外溢”这样的传导机制,产生对就业的影响。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是这类失业治理的对象。基本的治理思路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竞争、分类制定国企改革的目标并改进对公共部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垄断与反垄断问题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应当说人们就反行政性垄断已达成共识,然而众多学者在谈及反行政性垄断的时候总是难免提出要反经济性垄断,大有将经济性垄断扼杀在摇篮之势。我认为这是与国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的,也是不符合中国产业未来发展选择的。本文拟就这一观点提出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民 《南方经济》2001,146(11):61-64
我国目前的反垄断立法状况尚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为规制我国目前存在的行政性垄断行为,经济性垄断行为和行为垄断行为,与WTO规则接轨,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出台一部专门的《反垄断法》。这部法律应有反对行政垄断的内容,应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禁止严重限制竞争的协议,应控制企业的合并行为;还应提高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的法律地位与职取等。  相似文献   

7.
本从分析美国微软垄断案入手,探讨了主流经济学在垄断问题上的谬误,提出中国反垄断的重点是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行政性垄断,以利于加入WTO后制定企业竞争规则和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效治理行政性垄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本文拟从行政性垄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多年来控制行政性垄断的理论和实践,就行政性垄断的治理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行政性垄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参与经济生活,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影响面大、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行业、部门垄断。即指经济生活中的某些部门、行业利用本部门、本行业的行政职权和特定优势,控制市场,独占经营,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它剥夺了…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行政垄断现状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垄断也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正成为阻碍我国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等诸政策实施的主要敌人。所谓垄断是指垄断主体市场主体或行政主体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市场独占和行政垄断。本文将着重以其后者作为论述的重点。所谓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当前法学界一般将其简单概括为两种形式:行业垄断、地区垄断。其中,行业…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电信业市场开放的进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经验,即:"垄断"并不可怕,"垄断"更不能简单被定义为"破坏竞争".靠行政性和政府保护完成的垄断肯定不行,但如果能够先打破旧的行政性垄断,通过市场竞争和重组而出现电信业的超级航空母舰,这样的"垄断"才精彩.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要求自由的,公平的,有效的竞争,而竞争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可能导致与之相对立的垄断;另一方面又会在竞争的过程中伴之不正当竞争,为了规制垄断,禁止不正当竞争,确保自由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保障市场经济系统高效而有序运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制定和实施了名称和具体内容略有不同的竞争法规,本文拟选择具有不同历史,文化,法律传统的两个国家,即美国和日本的竞争法规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汲取可资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推动我国竞争法规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破坏竞争秩序的两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破坏和妨碍竞争的行为主要有两种,即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也称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胁迫、利诱等不道德、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商业竞争,妨碍竞争对手竞争能力的正常发挥。对于不正当竞争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性垄断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行政性垄断的危害也日益明显。它不仅破坏经济民主、竞争和市场机制,而且极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进而损害经济效率与效益。行政性垄断是应该严厉禁止与规制的行为,在众多控制的对策中,依靠法律的规制才是最终之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性行业改革成为国际潮流,其导向是放松管制,在可能展开竞争的领域尽可能多地引入竞争。我们所说的垄断性行业,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行政性垄断性质,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全国性、行政性的大公司(或主管部门)为主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一、行政性垄断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行政性垄断是指凭借政府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是超经济的垄断.行政性垄断的形成导因于一种非理性的政府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当介入,它是国家统治经济的当然结果.其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16.
新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但经过多年的摸索,非公经济面临行政性垄断、资金不足、盲目投资、经营不力、缺乏服务等诸多风险,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的步伐并未实质性地迈出,政策落实困难重重。为此,政府和非公经济本身都要努力,以控制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其主体是政府或政府部门,其本质是行政权力的滥用。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将其纳入调整范围,但由于政府监管体制的缺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限制性竞争行为中频繁遭遇瓶颈,行政监管缺位,使企业在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隐形壁垒,严重防碍我国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正确认识行政性垄断的危害,矫正政府失灵,重构政府规制是我国目前反垄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油气产业给予较高程度的行政性垄断。由于油气产业中既有自然垄断也有可竞争的业务成分,过去油气产业高度垄断的格局日益显现出诸多不合理之处,迫切需要对我国油气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加以研究。本文引入了价格上限规制模型,希望对我国油气产业的管制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1):C002-C002
最近正在制定中的我国反垄断法一个突出的问题已经得到确认,我国反垄断法将禁止行政性垄断。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0.
软件业现有的核心——外围市场结构,双双强化了竞争与垄断,还通过强化盗版行为,进一步恶化了外围企业的生存环境,巩固了核心企业的垄断地位。在现有的这种市场结构下及其软件业的特有特征,使得我国反垄断面临困境。因此,在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政策的同时,还须通过多项措施,保持核心企业的潜在竞争压力,并尽可能地在市场结构核心层引入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