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安排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专题讲座,体现了对财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面,我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本理论和通行做法;二是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变化;三是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传统财政理论在论述地方财政职能时,都隐含着资源可以在各辖区间充分流动的理论前提,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再分配方面的作用有限;但是,新近的一些观点对此提出了挑战,而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地方财政的实际职能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些新的观点.从长远来看,中国地方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地划分事权.在此基础上,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地方财政职能才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洪创基 《广东财政》2003,(12):64-65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国家和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经济单位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时振 《中国外资》2012,(8):238-239
本文基于1992-200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1994年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影响。为验证税制改革的影响作用,我们在模型中引入分权指标(中央转移支付比地方财政收入)代表政策改革,同时考虑了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和中央转移支付等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1994年税改对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具有负效应,表现在引入的分权指标的系数显著为负。研究还发现,人均GDP对地方教育支出同样具有负效应,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支出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崔健  刘东 《财政监督》2012,(1):65-69
地方财政工作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大政方针以及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神州大地人杰地灵,全国各地的财政工作者都在积极创新发展地方财政工作,处处都有优秀做法;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改善地方财政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这些地方财政工作的创新做法、优秀理论值得我们推广、学习。为此,自2012年第1期开始,本刊特设立《地方财政》栏目,以供各地基层财政部门交流经验,学习地方财政的创新理论,推动我国地方财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2-200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1994年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影响.为验证税制改革的影响作用,我们在模型中引入分权指标(中央转移支付比地方财政收入)代表政策改革,同时考虑了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和中央转移支付等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1994年税改对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具有负效应,表现在引入的分权指标的系数显著为负.研究还发现,人均GDP对地方教育支出同样具有负效应,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支出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叶汉生 《财政》1991,(9):51-52
我国不仅中央直辖市和省会中心城市下设城区政权和城区财政,许多省辖市中等城市也下设有城区政权和城区财政。城区财政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城区财政建立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之上,城市经济资金、技术密集,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产品深加工、高增值,财源比较丰厚,财政收入一般超过支出较多,收入上交比例较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财政又是城市财政系统的基层财政,是城区基层政权行使其职能的财力保证,它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研究的有限数据条件和在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工具运用方面还较薄弱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寻求改进,以财政竞争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特点拓展了纵向财政竞争理论,将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财政竞争细分为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与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两种具体形式;通过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的博弈分析并结合地方财政数据实证发现,自1994年分税制建立以来,在纵向预算内财政竞争博弈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博弈中,中央均占优,而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主导了纵向财政竞争博弈的最终结果,并且也成为了地方纵向财政竞争压力的主要来源;然后,本文从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本功能属性出发,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数据和地方预算外财政数据,论证了地方纵向预算外财政竞争压力是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形成发展的重要财政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并存的现象引发了财政理论界对转变财政职能(主要是中央财政职能),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热烈探讨。但与探讨中央财政职能转变的热烈相比,地方财政职能的转变问题,学术界谈论的却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一谈起地方财政,马上想到的就是中央定政策,地方执行。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金融》2013,(5):22-36
1994年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但该体制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本文在比较借鉴主要国家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设想——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呼应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方磊 《草原税务》1998,(1):28-29
法国基本上是集权制国家,其政权分为三级,与此相适应,法国实行三级财政管理体制,中央、省和市镇各级财政收支划分明确,各有独立的预算,自行安排收支,财政立法大权集中于中央,小权分散给地方,地方财政发生困难,中央调剂补助,在整个国家预算中,中央预算占80%左右,地方预算占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2014,(1):17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了新的财税制度体系,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形成了持续规范的财政增收机制,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是制度性和历史性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政府间财政天系,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西方国家均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但由于客观存在着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非对称问题,这些国家任分税制基础上,均辅之以方式有别、程度不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调整或均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地方财政困境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制度特征总结出导致中国地方财政困境的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因素。其中,纵向因素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不当、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机制不足和纵向转移支付不均等,横向因素包括地方财政能力差异、区域间税收转移和地区间税收竞争。针对大量讨论地方税改革的研究,本文还提出应该基于大量数据建立微观模拟模型,模拟不同的地方税体系改革的政策情景,评估各类改革方案的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是一种能够较合理地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预算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已为世界上众多国家所采用。我国于1990年,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在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并且已经从1992年6月在浙江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夭津市、武汉市、青岛市、大连市、沈阳市和重庆市共九个地区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试点。试点证明,由于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此情形下,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地方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地区间财政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可持续性面临诸多挑战,成为财政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只有处理好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收入范围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这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央各部委和部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工作的不断展开,社会各界对建设透明财政体系的关注和期盼越来越高。以透明财政建设助推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特别是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演变的1994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其成效是巨大的,然而它仍然是一个过渡中的体系,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本文拟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就现存财政体制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进一步论证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关键在于政府问的财政体系,最后是对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地方财政风险监控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财政风险监控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方财政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财政风险监控的债务指标和综合指标的两层指标体系,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值L和地方财政风险综合值F两套监控标准.并通过对重庆市40个区县数据的计算结果,验证了L和F相关性,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