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阶层的形象怎样被人们提起?再过20年.这个阶层又会以怎样的形象被人记住?“中国企业家》梳理了20年来这个阶层的变化,这里记录的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变化。我们观察到,中国企业家阶层在20年里从社会的底层迅速崛起.成为改变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生活内涵由简单变得复杂.生活品味由粗糙变得精细.他们由“农民企业家”变成了活跃于国际商场的大商人。他们成为社会新思潮的引领者.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  相似文献   

2.
读者     
看这期的《中国企业家》时,恰好在读很多的书,如: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曾康霖的《金融经济学》等等。说到读书,我很欣赏茅于轼的话:读书不要贪多,一年里读一两本即可,但要透,且敢于怀疑。惭愧!透是谈不上的,比如胡兰成的文字,我只当成  相似文献   

3.
读者     
合理地借力资本,就是打败时间《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11期《未来之星——2008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7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企业家》对这些  相似文献   

4.
王效金高论: 学会了划句号,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世上无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财富。 冲击市场发展的梗阻,必须“两条线作战”,学会做“好企业”的文章,既造血又补充血源。 企业家应该是“裁判长”,不应该是“消防队长”。 老板的知识应当叫“外行听起来很内行,内行听起来不外行。” 看完古井集团总裁王效金最新论著《我是商人》,我深深地为王效金敢于公开提出“我是商人”的思想发自内心的叹服。《我是商人》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和超前的思维较完美地回答了以下这些问题:为什么市场竞争机制就是在众多企业里扎不下根?制约国有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晓波 《东方企业家》2007,(11):120-120
随着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今年冬天,马云注定将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中国企业家。两年前,我曾经在为《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书做序言时写道:“在我看来,如果说杨致远是互联网领域里第一个世界级的华人企业家,那么马云就可能是下一个。杨致远是商业的天才,他发现了互联网搜索的价值,而马云则是天才的商人,他把一团让人手足无措的乱麻织成了一匹锦绣。”今天我还坚持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新浪微博     
请到《中国企业家》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cne来找我们,跟我们的几万名粉丝一起互动吧! SEND 《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网文章《史玉柱:我是赌徒的反面》,“我以前胆子很大,但这12年里我胆子是最小的,而且是大家公认的。我一个时期只做一件事,是赌徒的反面。”  相似文献   

7.
《英才》2003,(2)
一直以来都认为,财经人物杂志大多都是给企业家亮相、做秀的舞台。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英才》杂志,这期的《首要故事》吸引了我。我感觉到这个栏目的不同,也感觉到《英才》的与众不同。其实,我并不关心远大是如何策划战略、运营公司甚至是他们资本的运作等等。但是,此文写出了打动我的东西,我们想了解企业家是怎样使用“人性”的,而不是想看一个企业明星是怎样的“做秀”。文章  相似文献   

8.
回顾过去的30多年,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大致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的头几年,基本上是个“史前阶段”或说“蛮荒阶段”,那时的商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回城知青、释放后的劳改犯以及农民,一些最没有办法的人。这一代人,其实只要勇敢就可以了,别人不敢干,他敢干,所谓的“倒爷”就是这些人,我把他们叫做“勇敢企业家”。  相似文献   

9.
资讯评论     
也要关注中小企业命运 我是一个江苏小企业的老板。看了《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1期的封面报道《这一轮》之后,很想说两句话。 首先,贵刊能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待宏观调控,展现我们商人在“这一轮”中的悲欢离合、迷惑与自省,从这点可以看出,贵刊确实是牵挂企业家的命运,在为企业家阶层说话。但略显遗憾  相似文献   

10.
张军  蒲越 《中国企业家》1999,(12):22-23
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必须聚焦“入世”这一重大历史话题,企业家视角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入世”最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的企业、企业家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中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的一切.企业家们是否知道前面的路?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准备了什么?只有真实了解,反映企业界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一如既往,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尽管调查问卷长达3页,本刊仍在2天里发出了180份问卷,收回了123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1.
孕育奶山羊     
时隔一年,《中国企业家》记者再次跟随一家本土VC一同“下乡”看项目,这次带我们下乡的本土VC机构也是来自深圳,叫东方富海。上次我们在文章中曾呼吁资本与人才一同下乡,这次“下乡”的不仅仅是资本,还有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此文从“言败”的视角谈了中国企业的缺失,文中提到的《大败局》一书,被称为企业家必读书,是放在手上令人发烫的书。书中的企业和他的创始人曾在中国呼啸而过,在昙花一现的璀璨夺目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文章告诉我们,今天的所有企业都在努力希望成功,但其实企业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避免失败,不再重蹈《大败局》所言的覆辙。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快乐是人生中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快乐,是人生中一种最高的享受。关于快乐读书的界定传统的读书观其实还是有快乐的,只是这快乐不在读书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读书观中有三句很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科举考试使读书很苦,苦不堪言。但是一般人读出来之后,  相似文献   

14.
读者     
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杨小凯2004年第8期《中国企业家应该知道的杨小凯》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个月都要专门找出一个固定时间读书看杂志。在本月的读书时间,我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贵刊第八期张居衍写的《中国企业家应该知道的杨小凯》一文。看完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给《中国  相似文献   

15.
“销售量”能够代表市场对于图书的欢迎程度,但并不能代表一切。因此,在评选“2005年度最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本商业图书”时,《中国企业家》杂志将“是否具备影响企业家思想以及行动的能力”作为评选的主要标准。但是,销售情况仍然是我们确定候选书目的主要依据。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以及贝塔斯曼在线提供的2003年出版的商业图书销售情况《中国企业家》杂志调查研究部向443位企业负责人发出包括30本候选图书在内的调查问卷,综合回复问卷的数据,就是现在的“2003年度最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本商业图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6.
第三期《上海企业家》里一篇对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石磊教授的访谈把我深深的吸引了。科班毕业从事法律工作至今12年.虽然总是与企业.企业家打交道.虽然订阅的《世界经理人》期期都看,也读过不少国内外大企业和他们父母官的成长书籍.却始终对中国的企业、企业家有着雾里看花的朦胧。此番石磊教授的分析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也让我对企业维权和企业家维权有了更深一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源自一位企业家对它的赞不绝口,他称之为“目前我看到所有管理学著作里面写得最好的一本”。这位企业家认为,杰克威尔奇第一本写得不是很好,但是现在写《赢》这本书时心态比较平和,书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坦诚,坦诚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离2月结束还有6天,你猜猜,我们这个月新签约了多少家门店?”面对《中国企业家》,魏彤蓉微微一笑,“115家。”每年开春的2月和3月都是招商旺季。“往年我们好一点的数据就是100家。今年2月的目标是200家,翻倍。”兔年春节刚过,魏彤蓉日程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找人”。有时候,面试甚至安排在晚上。  相似文献   

19.
牛文文 《中国企业家》2008,315(9):17-17
蔡洪平是登上《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的第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不单是因为他所领导的瑞银投行在这一轮大牛市里的“特立独行”和高歌猛进,更因为他这20多年来帮助和服务过的一长串内地著名企业家——一其中不少已经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另外一些也将成为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20.
若问近来哪一部电影无需特意造势,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般吸引了众企业家观看,答案无容置疑就是《中国合伙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电影.有人说,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相比,《中国合伙人》更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从青春年华开始,梦想、奋斗、挫败、失恋、争执、迷茫,是否成功也好,这一段路,今天的企业家们都曾经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