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建 《河北企业》2004,(12):4-5
<正> 从前三个季度的数字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9%以上已经没有问题,在粮食丰产和大量进口的背景下,CPI指数也将开始回落,全年应在4.5%左右。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成功地控制了经济"过热"势头,物价平稳而实现了高增长。但中国经济仍存在许多隐忧。从国内看,主要是宏观调控已经取得的成果能否稳固,粮食增产的好势头能否保持,消费增长低落的势头能否改变;从国际看,油价及初级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是否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瓶颈制约,自二季度以来美、日、欧经济出现的增长率下滑势头是否会中断中国出口高增长的过程。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2005年中国经济是否仍可以保持住已经连续两年的高增长。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力来自投资、出口与消费,看明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还是要首先分析明年这三个方面的走势。本轮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而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方面,这是因为牵动投资需求的最  相似文献   

2.
黄耀程 《经营者》2006,(24):38-42
一个企业拥有三个“中国名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而且行业销量的状元、榜眼都是自己的品牌,这或多或少是一个奇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曾评价说:波司登是中国20年经济增长奇迹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出两个最典型的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二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判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取决于体制创新,关键在于增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引言: 2004年的中国经济,仍将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运行,这是中国众多经济学家在预测新一年经济走向时表达的普遍共识.但由于过去一年已经存在某种过热的苗头,这就难免积累下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必须防范可能遇到一些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法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四个人口大国的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需求是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然而不同的是,这四个国家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投资需求的影响,而中国则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消费需求的影响;另外,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这四个国家。据此,本文强调中国应加快形成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为主,同时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促使经济更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本文也提出了相关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和美国两大经济板块形成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经济循环:如果没有美国旺盛的经济需求,中国的投资高增长也不可能;没有中国人给美国人供应大量的廉价出口品,美国的消费增长也不可能。因此,中美两国或者是两大经济板块都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但现在好日子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需求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显著这一问题和相关悖论,本文澄清了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测算方法在考虑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的贡献时混淆了进口在GDP总量核算和贡献率分解核算中的不同作用,违背了贡献率核算中的进口项目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中的匹配分解原则,从而大大低估了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由此所得到的结论及相关的政策分析和建议也就值得商榷。本文的结论与众多的研究结论相反,认为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2004,(5):20-20
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经济增长是否保持稳定.这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协作能力的提高。其次就是经济增长的公平性,就是说大家都能从中分享,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最后是平衡发展,这就意味着在公私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整个社会团体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少有的震荡。对这种震荡的原因,众多的分析家们给出了众多的解释,如宏观调控、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周边市场动荡以及中国南方的雪灾等。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根据,股市的涨跌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的,一旦这种预期改变,股价当然也会发生波动。如果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是有限的。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11.4%,即使在宏观调控等紧缩措施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在未来几年里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仍然不成问题,中国仍然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经济在经过1989、1990年连续两年低速增长之后,1991年又重新进入全面增长时期。经济如此迅速走出谷底,给经济学家提出一串长长的问号:刺激1991年经济复苏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高速增长将在新的一年持续下去吗?通货膨胀会重新出现吗?困扰企业的三角债能否近期消除?这些问题都联系着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景气。  相似文献   

11.
徐巍 《河北企业》2002,(1):36-36
<正>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准确地把握人力资源的内涵、概括人力资源所固有的经济特征,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起点和基础。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辨证关系人力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统一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成为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源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创造的不断丰富的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的数量就难以得到扩大,人力资源就失去了提高质量的基础。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一是它制约着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动。二是它制约着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文化教育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和职业结构等。人力资源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它影响着国民收入总量,影响着劳动生产率,影响着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晓 《中国企业家》2006,(15):56-58
我把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分两个层面来考虑,一个是基本面,另一个是综合面。基本面主要包括了: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以及生态流。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物流方面的影响。物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上。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科技》2010,(8):18-19
今年中国两会的众多议题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的,还是两会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  相似文献   

15.
在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还很可能进一步减速,这对中国经济是考验也是机遇,经济适度减速有助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从而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但是如果此时货币政策调整力度过大,就可能导致今年以来对经济结构调整做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未来的甚至是唯一出路,就是城市化基础上的内需增长。而这给中国房地产带来下一个十年的巨大发展机遇。我们总结,这30年的发展战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叫"全球化",另外一个关键词"外需"或者是"外需增长"。但今天,美欧日这三个世界经济火车头,都出现了问题,2011年以至中长期都不看好,我们想像过去30年那样活是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科技》2004,(1):12-12
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中国经济离两者似乎都很近。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8.5%,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表明,中国经济在保持近两年逐年回升势头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然而,面对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长过快的情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研究中的资本度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始终都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也是最有争议的参数。很久以来,经济学界就存在着关于什么是资本和应该如何去度量它的争论。随着经济计量方法在经济增长研究中的广泛使用,直接导致了对资本度量的进一步需要,并由此引发了60年代引人瞩目的关于资本理论的剑桥之争,这些都推动了资本度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些进展在发达国家已经对实际统计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开始吸收国外经济增长理论和方法,在技术进步、生产率测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要实现可持续增长,中国必须告别过去的增长方式。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与经济风险的恶化的原因相同,两者是同一个增长模式的两个方面。这一模式曾经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风险。  相似文献   

20.
陈咏英 《财会通讯》2008,(12):114-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多元化的概念、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从财务角度看,多元化是企业在不同行业投资的行为。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为何要多元化以及多元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围绕这两方面展开,得出了众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