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上的普遍应用,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企业会计制度>从资产、负债及收益角度上全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要求.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优缺点,并对其正确应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它从多个方面体现和运用了谴嗅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我国在1992年开始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是一个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曹琳  李菁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64-165
新会计准则从多个方面体现和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通过研究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进而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刘相礼 《经济师》2011,(10):146-147,149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时保持谨慎的态度,选择采用不虚增资产、不夸大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体现在许多方面,文章从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方面阐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情况;并且阐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使用原则,尤其是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计算方面,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实务中,谨慎性的应用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必须采取有利的措施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矛盾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会计要素定义和资产减值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较多运用了公允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则尽可能回避公允价值,由此造成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一定程度上有违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不应回避公允价值,应在谨慎性原则下有控制地使用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荣琪 《发展研究》2005,(9):100-10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态度,当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资产的方法与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现将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与体现阐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希娥 《经济师》2010,(7):150-151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滥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决不允许的。文章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状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文章针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是一个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中的具体运用,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胡海华 《当代经济》2007,(15):136-137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是一个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但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它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中的具体运用,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基本准则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会计处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文章主要阐述了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谨慎性原则在资产会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绪论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会计领域的地位勿庸质疑,笔者将从其概念、运用、其实施的必要性在我国会计发展中的正确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论述,肯定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15.
论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聪 《时代经贸》2006,4(Z3):80-81
在财务会计的概念领域里,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在存在不确定的会计实务中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即不高估资产与收益,也不低估负债与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的预计.本文分别从其适用的会计实务范围为切入点,论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点和运用时的误区过度使用,以及其运用的盲点与责权发生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以谨慎的态度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尽可能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所以我国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保守主义。该原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及其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解决思路来反映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现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处理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它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风险管理的一个原则,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故在企业的盈余管理中,会计选择的重大标志就是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会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溪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