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6,(87):1-15
“十一五”期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对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将呈现出如下一些主要发展趋势: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将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产业转移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产业转移向产业链高端部分延伸;软件等新兴项目外包业务将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该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承接国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工资水平、政策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是影响该地区承接国际转移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吸收国外投资与承接国际转移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富 《改革与战略》2012,28(5):170-172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阻挡,我国是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际产业转移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挑战,实证分析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是复杂的,只有加以引导才能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广东家电产业是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在全国家电生产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承接制造业转移是我国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研究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并据此制定和调整广东省的家电产业政策,是增强广东家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鼋诲  黄艳芳 《中国经贸》2013,(14):90-90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要素成为市场需求,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重庆市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及优势产业走出重庆的发展进程中,促进了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妨碍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问题需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魏博通 《特区经济》2012,(3):197-199
利用构建的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就业转移指数对2004~2009年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状况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仅是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但是江西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这和江西自身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和产业承接条件较为优越有关。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较为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已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两者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有很大竞争性。文章以西部的重庆、陕西为研究对象,利用FDI投向偏离度指数对FDI流入的行业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利用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将西部省市与东盟三国直接进行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对优势对比,得出资源依赖型行业和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是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也是未来西部吸引FDI引力较大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产业转移承接指数、产业联系度和区域经济联系度,对广东省2001~2015年度主要产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数量规模在增大、行业覆盖在扩大、结构构成在优化;但山区是第一产业、粤东是第二产业的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在第三产业的承接规模上,山区和粤西远比粤东大;广东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联系在强化;但东西两翼和山区异化明显,粤西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明显大于粤东、山区。来自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联系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虽然产业空间联系与承接产业转移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正相关关系,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省内产业转移园的建设对产业转移迁出地(珠三角地区)与承接地(韶关)之间产业空间联系的贡献尚未体现出来。为此,建议关注产业转移质量和效应,促进产业转移规模、质量和结构上的升级,重视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对接与融合问题,建立产业迁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产业对接与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不断加强,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日益活跃的背景下,新疆正承接着国内外的转移产业。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承接转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承接转移产业对新疆区域经济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使得新疆更好地承接转移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魏博通 《改革与战略》2012,28(10):85-88
2004-2009年,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明显,江西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较为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江西从沿海承接的产业转移促进了全省工业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梧州市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声  雷飞 《特区经济》2009,242(3):211-213
在我国正面临新的结构调整的环境下,产业转移将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协作中的主要内容。梧州市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处,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文章分析了梧州市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探讨了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对策,以期提升梧州市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首先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的区位、市场、人才、功能、政策等五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引用已经承接成功的企业实例加以证明,说明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与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产业梯度差的结合,也是跨国公司为了占领更为广大的国际市场的需要与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大量增长的中国国内市场的结合.中国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充分了解在国际产业转移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日益高度化,产业转移和承接难度也在加大.新形势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其特有属性可能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级差乃至产业级差被固定化.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趋利避害,主动地有选择地承接适宜于我国发展的产业移入,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消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曹子坚  张劼  李娟 《开发研究》2012,(4):157-161
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具有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主动和科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并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产业承接的历史。以史为鉴,系统梳理西部产业承接的历史,探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对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成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它对国际以及我国国内产业分工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给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然后就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作出了基础评价,最后提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广西迎来了承接全球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这对于我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尤其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充分理解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策略.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