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政策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经济问题,并将产能过剩问题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可以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励企业之间技术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但超过一定限度的产能过剩就会给市场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鉴于此,本文将对跨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加强各行业的密切合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专家认为,市场热,投资肯定热,产能过剩是计划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允许有一些重复建设。没有一定的产能过剩,就不会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竞争一直很不充分,现在应当补上这一课。产能过剩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压出一批优秀的中国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3.
专家认为.市场热.投资肯定热.产能过剩是计期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允许有一些重复建设。没有一定的产能过剩.就不会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竞争一直很不充分.现在应当补上这一课。产能过剩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压出一批优秀的中国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其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产能过剩也被称为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词汇,是过度投资的结果。产能过剩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市场经济,近年来引发社会多方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产能过剩的外在表现特征,分析了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指出了产能过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时常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加快了产能过剩现象发生的频度,削弱了市场机制对产能过剩的自我纠正作用,放大了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正确对待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现象,需要推动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补位”与“退位”,积极引导和推动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俊峰 《商场现代化》2006,(16):315-316
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是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成熟、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完善,出现了特殊形态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银行贷款问题,投资紧缩与消费等问题,还会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市场机制,增强市场主体的灵活性,寻求摆脱产能过剩的途径,最终走向市场自己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看到产能过剩,就会使人想到萧条、想到资源浪费、想到必须设置行业进入门槛、实行产能计划管制。其实, 市场经济一定是相对过剩经济。  相似文献   

8.
刘航  李平  杨丹辉 《财贸经济》2016,(5):91-105
按照直观理解,出口与产能过剩成反比例关系,出口旺盛时企业将扩大产量并提高产能利用率,反之则为避免滞销而控制产量,导致产能过剩加剧.然而,这仅是出口波动对产能过剩的“销售效应”.对于一些企业不排除存在“竞争效应”,即出口疲软时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内竞争,进而为降低成本可能加大既有产能的使用负荷,反而可缓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检验了出口波动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发现出口波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中小企业或非国有资本比重越高的行业中,出口与产能过剩的负向关系越明显,“销售效应”占主导;反之,在“竞争效应”作用下,二者关系越可能为正.因此,外需冲击对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存在差别,粗放拉动出口未必对化解产能过剩有预想的效果.借助外部市场治理产能过剩,应向不同规模及不同所有制的出口主体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9.
《商》2016,(14)
<正>一、产能过剩概念界定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产能过剩"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最早提出"产能过剩"概念的是Chamberlin(张伯伦),其在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中认为:垄断竞争导致平均成本线高于边际成本线,进而Chamberlin认为企业就会产生持续的产能过剩。周劲(2007)认为在某一时期内,任何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该行业的实际产  相似文献   

10.
从全世界产生产能过剩问题的机制来看,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必然产物。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魏琪嘉 《现代商业》2014,(20):53-54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要面对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经济周期运行到减缓和衰退阶段。巴塔耶在其著作《消耗》中曾指出:“任何增长都是有限制的,在个体的增长触及到极限后,它就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增长的过剩的能量消耗掉,保持自己不致崩溃。”因此,产能过剩普票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能避免,但是各个国家都有合适的应对措施。合理分析不同国家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对我国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工业结构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纵观近几年国家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实施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要想解决我省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那就一定要与时俱进,想方设法与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发达国家以前在发展到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的时候也遭遇过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所以发达国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法与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产能过剩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单靠强制压缩产能的政府行为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依托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找到突破口将我们的过剩产能转移输出到国外,以改善和以更高的水准来发展我省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推向体制和管理部门,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的;二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周期原因,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由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上述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忽视了形成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因素。本文旨在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市场规律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为制定更加合理、全面、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琪嘉 《商》2014,(13):57-58
一、中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过剩产能一般都能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而得到消化或缓解。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大大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水平,是一次全面性、绝对性、长期性的产能过剩,而且本轮产能过剩面临的背景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与上几轮产能过剩相比,去产能的时间会更长,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相似文献   

15.
伴随大量过剩产能在部分行业的集中释放,在宏观政策和产业调整的过程中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剩产能带来的供过于求,必将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周期性的影响。如何有效转移过剩产能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对过剩产能治理机制的分析,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转移过剩产能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对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推向体制和管理部门,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的;二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周期原因,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由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上述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忽视了形成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因素。本文旨在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市场规律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为制定更加合理、全面、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所谓的微观机理,是指从企业自  相似文献   

17.
经常看到报纸杂志上谈到一些行业的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认为,对此一定要科学界定,以利于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首先,要正确区别二者。对产能落后与否是个技术判断问题,对产能过剩与否是个市场判断问题,我们不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之压力,而且还会导致银行非常严重的信贷风险问题,因此对于因产能过剩而造成的信贷风险问题不可小觑。本文将对产能过剩问题及因产能过剩而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工业部门某一行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的富余产能部分过大,简言之就是闲置的产能超出了合理的界限。关于产能过剩的测度,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如美联储认为,如果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79—83%,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而我国相关宏观调控部门将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能力约25%的行业界定为产能过剩行业。  相似文献   

20.
在符合严格假设条件的行业竞争市场中,行业产能过剩—市场均衡—产能再过剩—市场再均衡的过程将会自动循环进行,而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市场价格不断下降,低成本企业不断替代高成本企业,社会资源因此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现实市场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模型的假设条件,政府调控应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从理想市场模型的假设条件入手,引导产能过剩问题向着提高资源运用效率的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