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芳  邹俊 《技术经济》2005,24(5):43-4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在“入世”15年内应对反倾销时仍将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制约。本文以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为研究对象,参照国际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界定,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根宝 《经济师》2003,(7):249-250
文章对倾销的认定、WTO《反倾销协定》的主要内容 ,发达国家如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以及我国如何应对反倾销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头号目标,近年来,几乎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都指控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给中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败诉的主要原因,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了某些W TO成员对中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形成恶性循环。要摆脱非市场经济的困扰,必须认清对中国实行“非市场经济”指控问题的实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应得利益。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非市场经济”(英文简称NME)问题,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  相似文献   

4.
欧美反倾销法区分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认定正常价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国历来被欧美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之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欧美在正常价值的认定中对我国的做法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不公平之嫌。探讨欧美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认定的区别,对于我国应对欧美反倾销之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的歧视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丽红 《现代财经》2002,22(5):24-27
西方国家在反倾销立法中,通常把社会主义国家和曾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反倾销问题上,对这类国家采取不公平的歧视性做法,使这些国家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我国便是其中受损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拟就西方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倾销的歧视以及与中国经济利益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美玲 《经济师》2004,(8):84-84,86
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和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的损害 ,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反倾销法律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与替代国价格制度。通过透视WTO《反倾销协议》和美国反倾销法律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 ,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中替代国制度的本质 ,并提出针对美国替代国制度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利用我国入世承诺时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等不利条款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广泛的反倾销调查,使我国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8.
孙遇春  方勇 《经济管理》2004,(19):22-26
自1979年欧盟发起首例对华反倾销案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最大受害国。造成巨大损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在整个对华反倾销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积极的原因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应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涛 《经济前沿》2005,(12):48-51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外国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因素.给我国的外贸经济造成了直接的损失。非市场经济地位具有模糊性和矛盾性。我们既不能对其置之不理,也不能将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视为解决全部贸易摩擦的唯一法宝。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国应当在WTO体制内外,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作用,通过贸易、经济和政治等途径,应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梅 《经济经纬》2003,(5):102-105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已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在国际反倾销中,何为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无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根本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常把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实行不公平,不合理的贸易待遇和不平等的反倾销规则。这在过去,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梅 《当代财经》2007,(2):91-95
非市场化商品和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且两国的贸易量为零增长速度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应根据我国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特征制订和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为宏观调控正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经济范畴,而不是泛指政府对涉及全局经济问题的干预。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我国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还不得不暂时采取某些计划体制下的政策和手段,但是,要认清这些非市场运作的局限性和过渡性,更不能因此而修改宏观调控概念,如把宏观调控等同于政府干预,认为宏观调控应包括结构调整,应包括对企业或行业的“有保有压”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cusses on the iss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from six aspects. (1) Basic Content and Conclus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2) Further progress in building market-oriented economy in China. (3)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4) New progress in 2004 in developing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5) A general analysis of twelve key questions concerning market economy. (6) Resolution of the “non-market economy” issue: a win-win option. Notes: This project was presided by LI Xiaoxi and finished by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多被认为是结构型或者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货币扩张背景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根本性驱动因素。本文分析框架基于莫尔兹(Meltzer)新货币主义学派的资产市场均衡理论,并结合存在供给与需求双向结构性失衡的拓展AS AD模型。本文认为,非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与长期利率管制是我国货币扩张通过房地产价格向总体通货膨胀传导的金融制度基础。从通货膨胀治理的制度性安排来看,突破以需求管理为主导的现有模式,把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管理作为基础是当前更值得考虑的制度性抉择。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IS MONEY THE MEASURE OF WELFARE IN RUS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non-market to a market economy ought to change fundament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money incomes for welfare. Whereas in a stressful non-market economy such as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non-monetized resources could substitute for money income and promote welfare, in a modern market economy money income should be a good proxy for household welfare. This article tests the extent to which Russians are now in a modern market economy by analyzing data from nationwide Russian surveys in January, 1992, and April, 1994. Modern influence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 determinan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oney incomes, but not as an influence upon household welfare. The "randomness" of temporary disruptions of welfare is in accord with Rawlsian principles of equity.  相似文献   

17.
事项管理为企业市场与非市场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过程视角。通过对企业市场与非市场行为及其整合在事项发展过程中的纵向演进研究,总结出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启示,将事项管理理念融入企业市场与非市场行为的研究中,强调行为与环境演变联系的动态性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what would have been the growth rate of aggregate productivity in Turkey between 2002 and 2007, had it realized China’s rate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s. It does this in a three-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alibrated to the Turkish economy over the 2002–2007 period. The main findings are: (i) Turkey would have had much higher aggregate productivity growth over this period if it had experienced China’s service se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i) very low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s in finance and in the non-market service sector are the main culprits behind Turkey’s weak service-secto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pecific changes in farming practices aimed at reducing wind erosion from cropland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China, and incorporates the value of dust reduction in downwind regions into a formal cost-benefit framework, both from the farmer's perspective and society's perspective. The result shows the need for incorporating off-site damages from wind erosion in policy analyses. Measurement of the off-site damages is difficult, especially in a mixed economy such as China's. A conservative estimate was obtained by benefit transfer from a non-market valuation study conducted in a developed country. This conservative estimate was large enough to be decisive in the policy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GDP及其若干统计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探讨了GDP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局限性,特别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GDP核算体系对日益增长的无形投资(intangibleinvestment)和知识经济的忽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作了重新评估。文章指出,现行GDP统计方法没有包括非市场经济、地下经济和闲暇活动;低估了我国劳务等产业创造的价值及其增长潜力;无法追踪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设计、品牌打造和员工培训这些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忽略了我国经济中迅速增加的知识经济成份,特别是教育投资成份。文章的结论是,由于历史、文化和制度诸方面的原因,这些忽略和低估对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来说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实际经济总量及其增长率,特别是增长潜力要远高于官方的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